(上接一版)
社会保障全覆盖
人口增长,保障不减,新区坚持“区划调整在哪里,保障就落实到哪里”,相继出台了《焦作新区管委会关于用人单位招用辖区农村劳动力实行社会保险补贴的通知》《焦作新区管委会关于切实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的通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工作扎实推进。截至去年10月底,企业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7126人,去年1~10月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征收2529万元,企业养老金按月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为100%。截至去年10月底,失业保险参保人员4831人,去年1~10月份失业保险费征收232万元,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156%,滚存结余768.09万元;去年1~10月份为309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和医疗补助金164.03万元。
与此同时,新区继续做好独具特色的农民养老保障工作。去年1月、6月新区及时调整了农民养老补贴发放标准,去年1~10月份累计发放养老补贴1567.67万元,实现60岁以上农民养老补贴全覆盖。截至去年10月底,被征地人员养老金发放人数840人,去年1~10月累计发放被征地农民养老金156.18万元。
在城乡低保金发放中,新区去年完成了城乡低保复核和提标工作,共发放城市低保金4651人次、95万元,农村低保金25344人次、622万元。同时,积极争取9家老年幸福院项目,及时、足额发放高龄补贴资金8733人次、162万元。在加强敬老院规范化建设中,实行等级管理,文昌敬老院被市民政局评为三星级单位。
为加大保障力度,新区去年积极拓宽救助资金渠道,扩大受助范围,成立慈善协会,61家企业成为新区慈善协会的会员和理事单位;出台了白血病和尿毒症专项救助方案,将辖区内居住、工作一年以上人员纳入救助范围,全年医疗救助对象725人次,救助金额97万元。
卫生健康大发展
焦作同仁医院去年正式开诊,不仅标志着我市又一家三级综合医院投入运营,而且结束了新区没有大型医院的历史,新区近20万人民享受到了高端医疗服务。以焦作同仁医院为龙头,新区医疗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区去年以抓基层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促进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建设完成标准化村卫生室20家、省级预防接种示范门诊3家(李万、阳庙、苏家作,其中李万卫生院为焦作市唯一一家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业务培训,邀请市级医疗专家定期举办“乡村医生大课堂”讲座;起草制订落实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方案,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严格落实乡村医生医改各项经费,确保完成公共卫生服务等医疗工作;全面开展医政工作,完成受理的9家个体诊所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初审工作,同时开展医务人员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审核、护士注册等工作;持续开展“卫监”“亮剑”行动,依法取缔8家非法行医诊所;积极创建卫生监督公共场所示范区,并顺利通过省卫生厅验收;克服困难,稳步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与市疾控中心完成了业务对接,夯实传染病防控和免疫规划工作两个基础,推动疾控业务开展。同时,制订各类传染病暴发的应急处置预案,2013年为艾滋病患者解决救治经费共计57680.42元。
同时,新区在农村建立了爱卫工作长效机制,落实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经费,进一步明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深入开展爱卫病媒生物防治工作,顺利完成省级卫生城市届满验收工作。
教育强区初见效
记者近日在文苑中心学校看到,这里教学设施目前是全市最先进的。这仅仅是新区去年以来教育投入的一个缩影,目前以北大附中、河南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为首的高层次学校正在这里集聚。
新区去年按时拨付各类经费,保障学校正常运转,下拨高中、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类资金约1359.99万元,下发高中贫困生助学金和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款129.67万元,保证各类学校正常运转。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合理规划全区教育布局。出台了新区教育布局方案,启动了总预算1655万元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利用薄改资金为学校配备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安排1500万专项资金对全区危房进行加固、拆除,新建、改建、增加学校附属幼儿园27所。
去年新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四优”争创活动取得阶段成果,共有50名优秀教师、30名优秀班主任受到了表彰;克服教研员队伍匮乏的客观因素,选聘17名中小学骨干教师为兼职教研员,去年开展区级活动15次。职称评聘、岗位设置工作稳步推进,各类教师培训参训人员达到1000余人,学员参训率和合格率均达到了100%。中招,新区去年升入省级示范性高中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升学率达到14.4%;普通高中升学率达到了75%。去年高招,本科上线72人,升学率达到30%。
为方便群众,新区去年充分利用新建、建成社区和闲置校舍发展学前教育,圆满实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大力扶持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积极争取上级奖励资金,发放幼儿园奖补资金1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