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打破发展无地可用的瓶颈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确保创森目标早日实现
扭住新型城镇化不放松
温县产业集聚区
焦作市城区影视大道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通报(五)
“贵族鸭”落户小山村
全市制止“双违”工作情况通报(二十五)
幸福写在百姓脸上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扭住新型城镇化不放松
—— 四论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扭住新型城镇化不放松,着力挖掘转型发展潜力。”刚刚闭幕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推进新型城镇化明确了方向,并特别强调四个原则:遵循规律,积极稳妥;以人为本,统筹协调;优化布局,科学合理;重视文化,传承文明。这是对新型城镇化更加透彻与深刻的解读,也为此项工作树立了更高的标杆,回应了民众对何谓新型城镇化的关切,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执政作风。

  对于新型城镇化,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但落脚点在于民众幸福指数的提升。“让乡民情感有承载依托,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市委书记孙立坤饱含诗意的阐述,正应了民众对新型城镇化的感受与期待。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科学”与“质量”,恰恰射中了新型城镇化的“靶心”。

  长期以来,我们对城镇化的认识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下好城镇化这盘棋,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客观地说,部分城市对城镇化的认识曾出现不少误区,从某种程度上偏离了科学发展的方向,陷入了重数据、轻质量的发展泥泽。千城一面、万楼一貌,关于造“大城”的新闻频见报端:一个普通县城,欲变身为“东方迪拜”;一座普通城市,却要投资千亿元,跨越时空,再造“古城”;某些“鬼城”的大街上空空荡荡,耗资天文数字的大型基础设施闲置或被拆除……逢山开山、逢水填塘、逢海填海、蚕食河道,种种行为读歪了新型城镇化这本经,把城镇化误读为“城市化”,在繁华云烟之后,只剩下一堆冰冷的钢筋水泥。

  对于新型城镇化,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这是一种集合概念,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龙头带动作用。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变化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借此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身份认同、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重要蜕变。

  正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文深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我们要全面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遵循规律,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焦作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不贪大求全、急功近利,客观认识自身条件,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其实,城镇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演进过程,须待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要实现以城镇化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的重大战略目标,我们必须改革旧的、僵化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将城镇化作为一种改革战略,革除体制弊端,释放市场力量,充分实现城市的经济集聚效应。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新型城镇化当为支点之一,理应是系统的改革战略,焦作将以城镇化为契机,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城镇化发展方面的基础作用,使城镇化真正成为焦作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动力源泉。

  发展未有穷期,“大考”就在眼前,扭住新型城镇化不放松,就列对了转型升级的方程式,如何求解,找对答案,还须有一身硬功夫。让我们携手同行,着力挖掘焦作转型发展的巨大潜力。①2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