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破坏换届选举案件,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影响极坏,有关人员受到了严肃查处,是罪有应得,大快人心,深得民心。虽然这起案件得到了妥善处理,但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反思,由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暴露出了党风廉政建设,尤其是换届选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面。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搞非组织活动破坏选举,与个别人大代表的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所以,把好人大代表入口关至关重要。这也是从源头上保证换届选举风清气正的关键所在。
“在一些地方,人大代表成为‘奖品’,纳税大户给一个,体育冠军给一个,唱歌好的给一个,嘴皮子逗的给一个……”某省的省人大代表在提交建议中这样写道。这位省人大代表指出,这样的代表要么没有履职能力,要么没空履职,要么不想履职,让他们当人大代表,是对人民的不负责。这话可谓有的放矢,一针见血。确实,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资格和责任。那些不适合担任人大代表的人,根本不配享有这样高的“待遇”。
以前,每次部署选举工作都有明确的要求,规定领导干部、知识分子、民主党派、工人、农民、个体劳动者等各占代表总数多少比例。但是,如今有些地方的人大代表中出现了三多现象:劳动模范型代表多、新闻人物型代表多、领导干部型代表多。近年来,部分民营企业家大量当选人大代表,受经济利益驱动,少数民营企业家代表在各种重要会议上,利用其代表职务为自己的集团利益代言,对于涉及他们自身利益的会议和活动非常关注,积极参与,与他们无关的,则并不关心。不仅如此,某些地方为了争取大老板们对当地公益事业的捐款,甚至不惜挤占其他阶层的人大代表指标。
这样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就是“私人订制”,不但是对广大群众选举权的侵犯,也使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意义荡然无存。人大代表结构的不合理,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严重影响了人大代表作用的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上审议报告、议案,决定重大事项时,往往向干部意志、大款利益倾斜,未能全面反映各阶层人民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有的人大代表甚至明目张胆地违法。这样一来,“私人订制”人大代表现象严重影响了宪法的权威与尊严,影响了执政者的公信力,污染了从政的环境与土壤,疏离干群关系,加剧官民矛盾,危及政权根基。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措施,改革选举程序,扩大每个环节的群众参与面,让民意成为选举人大代表的直接力量。
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学历、荣誉、财产和社会地位,更要看其是否了解基层实情,是否敢讲真话、实话,是否真正反映了人民的合理利益诉求,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能否提出参政议政的真知灼见。“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只有真正代表人民的代表,才是称职的人大代表,才会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支持。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扩大民主范围,真正使选上来的人大代表能够代表广大人民,切忌为不够资格的人削足适履,使神圣选举成为个别人的“私人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