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李秀莲
新年伊始,中站区朱村街道15个网格的负责人便组织党员上门看望了街道里的40多名孤寡老人,让老人们感到了融融暖意。
一“网”情,“格”外深。如今,在该街道,随着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全面推进,“格格”里民生服务越来越丰富。去年以来,该街道通过网格有效处置各类事件、隐患422余件,帮扶困难群众630多人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60多件次;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33个,受理群众诉求80余起,化解矛盾80余起,化解率100%。
管理在“网”上提速,服务在“格”中提效。该街道党工委书记宋文健告诉记者:“把社区网格化管理建成政府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党群互动的第一载体、矛盾化解的第一阵地、和谐稳定的第一基石,实现了情况全掌握,责任全覆盖,服务无遗漏,管理无缝隙。”全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现场会日前在该街道举行,对该街道创新社会公共服务的做法予以肯定。
人在“格”中走,服务零距离
记者在该街道梅苑社区“爱心服务一条街”的一张宣传展板上看到一张“社区网格化管理示意图”,醒目地标明该社区划分的7个“小网格”, 每个网格设1名网格长,2名网格员,并公示他们的姓名、联系方式和职责,让社区居民一目了然。“有什么事,找网格负责人。”这句话已在居民中形成共识。
据悉,该街道按照“界线清晰、任务适当、责任明确、便于考核”的原则,以200户左右居民为一个网格,将该街道梅苑、西苑两个社区划分为15个网格,把党建党务、综治创安、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等工作在内的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全部纳入网格管理。社区党总支按照街道党工委的安排和部署,在每个网格内设立党小组,网格管理员兼任党小组长,负责管理网格内的党员,建立党员信息库,实现党员管理全覆盖和动态管理,形成“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居民”的网格化管理和“居民→党员→党小组→网格党支部→社区党总支”的信息反馈系统。网格长由该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员由楼院长、居民代表、志愿者等担任。该街道班子成员包片联系网格,机关一般人员协助网格长开展工作。网格长、网格员主要担任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服务员、巡防员、卫生监督员“六大员”职责。网格长、网格员与网格内警员、卫生保洁员、治安巡防员等组成网格服务团队,形成“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管理格局。
记者跟随梅苑社区第五网格网格长屈聪霞一起进行走访。据悉,该网格有156户居民,每天她和另外两名同事要进行3趟巡视。当她一走进残疾人张新珍的家,张新珍的孩子就扑了上去,显得格外亲切。张新珍告诉记者,她每天不用出门就可以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低保是网格负责人办的,每天的菜都是他们帮着买。
说起该网格的老年人,屈聪霞滔滔不绝。她告诉记者,一对老年夫妻,因他们年龄大腿脚不方便,想找保姆却无法出门,网格员走访中知道情况后帮忙联系找到了保姆,解决了老人的实际困难。
事在“格”中决,为民人人夸
该街道规定,网格长、网格员每天走访不少于1个小时,每月入户走访不少于30户,并且要做到“四个六必”。
“六必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下岗人群、特殊人群、困难家庭、党员情况(在职党员、流动党员);“六必报”公共设施损坏、环境卫生问题、邻里矛盾纠纷、居民房屋出租、新增怀孕妇女、辖区突发事件; “六必宣”劳动保障、医疗、养老、低保、残疾、助学助困等方面党和政府的最新社会保障惠民政策;“六必清”公共资源、人口底线、职责任务、重点对象、社情民情、矛盾隐患。
网格管理人员实行每月考核制,该街道在次月的第一个工作周内对网格责任人上月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排名公布,年终汇总计入年度目标管理,与个人年终奖金及年终评先评优挂钩。同时,该街道对网格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网格管理人员在发现问题处置时效上,属社区职责范围内的,一般在3个工作日内给予解决,属街道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一般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解决。
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干部下沉网格内,每天排查发现、掌握、解决问题,实现了由以前的专人单项、一岗一责向一专多能、一岗多责的转变,网格责任人包揽了责任区内的信息动态采集、登记,问题排查、解决、上报等各项工作和所有民情事务。对网格内发生的各类问题,网格负责人能处理的当场处理,不能办理的则逐级上报,做到及时排查、处理、上报,并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协调。
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孤寡老人、低保户和残疾人家庭定期探访,掌握情况,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他们利用上门服务的机会,认真记好“民情日记”,对群众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梳理,认真帮助解决。信息员通过进家入户,宣传政策法规,了解社情民意,化解家庭矛盾,搜集摸清了各个网格内的基本信息,服务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去年,该街道通过开展网格化工作,对所在网格内的人员信息进行认真摸底排查,帮助230多户低保家庭、残疾家庭、下岗失业困难家庭等各类困难群体申请上级帮扶资金80万余元,解决了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
情在“格”中系,和谐大家园
社区“小网格”即是“小社会”。为规范工作方式,该街道按照“七个一”的标准,为每名网格长配备一个网格工作专柜、一张工作牌、一个网格专用工作包、一本民情记录本、一本社情民意登记簿、一只手电筒、一部“社区E通”手机。网格负责人每日走访不少于1个小时,每天8时和15时前对网格内公共设施、城建卫生、矛盾纠纷等先巡查一遍。网格长、网格员每天早上由社区负责人牵头召开10~20分钟碰头会,研究网格服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一般性工作,网格责任人现场处理,登记备案;对协调性工作,网格责任人现场受理,带回社区利用综合协调室协调处理,涉及到的部门共同研究处理,同时反馈给服务对象;对突发性事件,网格责任人立即逐级上报,相关部门紧急处理,网格责任人现场跟踪。
去年8月1日凌晨狂风暴雨后,各网格均出现了大树刮倒、损坏车辆、树枝遍地、广告牌损坏等情况,各网格责任人在班前巡查时,用“社区E通”手机拍了17张各种受灾照片,同时上传问题详情,直接交给办事处城建办,城建办收到信息后,立即向办事处主要领导汇报,在综合协调室召开紧急会议,并和鑫珠春物业公司进行了结合,调集出动49人参与全面清理,1个多小时后整个辖区恢复了整洁。
网格信息化是该街道的一大特色。该街道在现有的社区信息平台和纸质台账的基础上,建立了集党建党务、综治创安、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工作等为一体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对网格责任人采集的信息及时进行登记、处理,实现信息动态管理和共享,随意操纵电脑鼠标,在信息平台上点击网格内任意一点,即可知道某家某户的基本情况。与此同时,该街道投资40多万元打造了集救助、养老、就业、卫生、文化、教育、物业管理等服务为一体的便民服务圈,社区居民只要步行5~15分钟,或打一个电话就能享受到便捷周到的服务。该街道还向每户居民发放了“15分钟便民服务圈”服务手册和便民服务卡,并通过公示栏、QQ群公布圈内服务网点信息,受理居民诉求。
小小网格,构筑起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宋文健说:“网格围着百姓转,部门围着网格转。网格化管理就是要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投,让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