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近日,记者来到沁阳市总工会采访,了解到沁阳市总工会双节送温暖活动正紧张有序地开展。该市总工会主席李卫星对记者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工会必须牢记党的重托、不忘工会职责,增进对职工群众的感情,密切同职工群众的联系,为他们排忧解难,始终同职工群众心连心。该市总工会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把竭诚为职工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在四个方面求突破,真正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广大职工最可信任的“职工之家”,使工会干部成为广大职工最可信赖的“娘家人”,不断增强工会的吸引力、凝聚力。
李卫星说,第一,要说职工话,在源头参与和制度创新上求突破。工会源头参与的基础是掌握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工会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心系基层、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了解职工群众最想什么、最盼什么,这样在源头参与时就取得了发言权,就能更好地表达职工群众的意愿,当好职工群众的代言人。在源头参与形式上,要推动完善工会与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与同级人大建立执法检查制度,与同级政协建立执法视察制度,积极推动地方配套性劳动法规和政策制定,增强工会工作的法制基础和制度保障。协调有关部门,推进“五险一金”等方面政策的落实,重点突破非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通过健全以上制度和机制,真正表达好职工群众的意愿,从源头上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要想职工事,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上求突破。以“树工人形象、当时代先锋”活动为载体,在企业中开展“工人伟大、劳动光荣”、争当“优秀职工”等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讲文明、铸诚信、树新风”等道德实践活动,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以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职工书屋”等文化阵地建设,力争百人以上企业全部建成一个藏书在3000册以上的“职工书屋”,为职工增长知识搭建平台。要以职工技能大赛为载体,以“学技术、比技能、创一流、争贡献”为主题,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计划全年举办各类技能比赛10场次。以“安康杯”竞赛活动为载体,以“抓班组提高管理水平,重教育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为主题,开展“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无小事”等教育活动,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全国“安康杯”知识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增强职工安全意识。着力推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第三,要解职工忧,在构建服务职工工作体系上求突破。进一步完善联系和服务职工制度,建立固定联系点和联系对象,坚持定期走访调研,倾听呼声、解决困难;积极探索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和途径,着力在帮扶形式上创新、范围上扩面、金额上增量,坚持资金帮扶与技术帮扶相结合、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相结合、组织帮扶与互助帮扶相结合、生活帮扶与培训帮扶相结合,在唱好“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四季歌”的同时,组织策划不同形式的帮扶救助活动,由帮扶困难职工向服务全体职工拓展,由重在节假日活动向经常性服务转变,努力做到月月有特色、季季有亮点,切实为职工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第四,要帮职工富,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求突破。职工要致富,实现创业就业、提高工资收入是前提。要紧紧围绕“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聚焦就业、再就业,切实加强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帮助职工实现就业创业梦想,携手共圆“中国梦”。2014年,我们将继续打造“工字号”促进再就业品牌,以下岗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等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通过实施创业小额借款、职业培训、就业援助、职业资格认定等举措,增加职工高质量就业机会,提高职工创造财富的能力。将以工会就业培训基地为平台,为2000名职工提供就业培训;结合有关部门组织5场招聘会,为下岗职工、农民工就业再就业提供就业平台,安排500名下岗职工、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同时,以贯彻落实《河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中小企业为重点,推进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特别是生产一线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力争2014年全市建会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覆盖面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