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付凯明)去年为新区“创新提升年”,新区通过创新提升促进了转型,促进了大发展。
六大创新亮点。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新区去年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一是市委、市政府对新区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水系工程作为全市“十大建设”的头号工程,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对此投入了极大精力,给予支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文深五次现场办公,解决了新区产业集聚区建设、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涉及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二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前所未有。去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三是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前所未有。新区4个10亿元以上项目在去年上半年项目集中观摩评比中获得全市第一,年终完成了预期投资目标。四是水系建设一次性租地近1万亩,保证了水系建设的顺利推进,工作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五是半年时间拆除违章建筑25万平方米,整治“双违”力度前所未有。六是争创国家高新区、争创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取得了好成绩,这些成绩前所未有。
新区四大创新路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弘扬奉献精神。在人员少、对口部门多、工作量大、时间要求紧的形势下,新区奉献精神无处不在。发展改革规划局在编制《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几易其稿,拿出了一个高质量的发展规划。招商融资促进局在与山西天宝桓祥项目的对接过程中,多次往返于郑州、太原、焦作之间,想方设法促成项目落地,不仅延伸了现有产业链条,也为今年的10亿元以上项目打下了基础。规划、国土等部门在编制基础设施规划时加班加点,做了大量分外工作;社会事业局为搞清养老的底子和下一步养老事业的发展,一方面沉到下边搞调研,一方面到外地参观学习、借鉴经验,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各部门立足本职、服务大局,为新区的开发建设作出了无私奉献。
创新工作方法,特别创新了群众工作方法。在沙河改造的租地过程中,新区通过三级干部的共同努力,确保了水系建设租地工作顺利推进。在“双违”整治过程中,新区区直机关、乡镇街道、村三级党员干部和被拆迁户做工作、算大账,规范了新区的建设秩序。在财税体制改革上,财税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在工业企业税收明显下滑的情况下,新区国税、地税部门想方设法、加大力度,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国税部门对全区53家汽车4S店进行了公开税负,税负起征点由3.4%提高到6.5%,税收增加了近80%;地税部门以挖潜为主,清理征收多年来的耕地占用税,保证了全年税收任务的完成。
增强服务意识。在项目服务上,新区国土资源分局为保障发展、保障用地,与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多次沟通,确保了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公检法司等驻区机构,也针对项目建设提出了多项保障措施和服务措施;核心区的街道为了项目落地,走百家门、吃百家饭,一门心思扑在项目服务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增强协作意识。去年,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新区党政齐抓共管、上下共同努力,形成了推进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在一些涉及市直部门的手续办理上,发改、财政、招商、建设、规划、国土等部门协同有力;在沙河改造、周平陵饲养小区拆迁等中心工作中,各部门、各单位相互配合,体现了新区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八大提升重点。新区今年工作主题仍然是创新提升,要在八个方面见到明显成效。
水系建设见成效。除大沙河治理以外,新区今年承担的任务还有大沙河两边各100米的绿化征地,引黄入焦工程两边各30米的绿化征地,保证水系建设见效果。
重大项目快推进。4个10亿元以上项目今年要完成全部投资任务,同时要谋划一批新的10亿元以上项目;今年确定198个项目,总投资680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44亿元,同比增长50%。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今年计划修建道路22条,配合市里修建道路10条,总投入安排20亿元;要完成近50公里的道路建设任务。
新型社区要有突破。今年将社区建设列为班子会的常设议题,班子成员对社区建设项目进行了分包,确保新型社区建设要有突破。
科技创新增动力。积极落实“35510计划”,即30家企业要和科研院所、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50家企业要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推进500项合作项目,引进100项先进技术,消灭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零专利。
社会事业要进步。教育、卫生和养老三项重点工作一并推进,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
社会和谐谋发展。信访稳定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要贯穿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之中。
干部队伍提素质。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新区开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