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1月8日,是怀川儿女最难忘的一天。
这一天,奔流不息的黄河水,终于按照我市人民的意愿,被成功引入城市水系。
引黄入焦工程的上马,是我市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打造“半城青山半城水”的国际旅游之城、山水园林之城、生态宜居之城的战略高度出发,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
引黄入焦工程的建成投用,是我市城市水系建设的重大成果,不仅彻底改写了在家门口用不上黄河水的历史,在我市水利发展史和城市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必将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保障,支撑转型,给力发展,惠及民生,泽被后人。
引黄入焦工程自武陟驾部控导工程引水,大流东去的黄河水从第36号坝迎水面沿改道蟒河,折返回流至引水闸,流经占地80亩、库容21万立方米的沉沙池沉淀后,经泵站提水入9.8公里的沁南干渠,蜿蜒北行至沁北干渠南端,从地下33米深,穿越1920米长的沁河倒虹吸,过蒋沟河、郑焦高速公路和晋新高速公路,一路北上,末端在焦作新区李万街道永治屯村西侧入大沙河,一渠酣畅的清流直送城市水系,向正在修建的灵泉湖、翠云湖和新河供水。
引沁河水也是引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就是通过对位于武陟县小董乡陶村西的陶村闸改建,恢复引水功能,为沁北引黄灌区提供备用水源,灌溉周围耕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黄河之水天上来,引黄入焦润山阳。承载几代人梦想的引黄入焦工程顺利通水,那些为引水亲历亲为的各级领导干部,为之付出的广大建设者,舍小家、为大家,搬家腾地的善良群众,焦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闪光的名字必将留在我市城建和治水的史册上。
黄、沁河水来了,人们忘不了,市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市委、市政府把城市水系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旅游发展统筹考虑,高品位、大气魄,用国际化视野和战略眼光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水系自然景观,推动城市转型,建设美丽焦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谓意义重大。
国务院“87分水方案”分配河南局引黄指标55.4亿立方米,河南省分配焦作市引黄指标1.76亿立方米,引沁指标1.76亿立方米。前些年,我市实际每年引黄总量0.4亿立方米,引沁总量不足1亿立方米,大量引水指标白白流失。引黄河水、沁河水入焦,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就成了我市的必然抉择。市委、市政府从发展、生态、稳粮、民生的高度作出了引黄入焦的战略决策。
引黄入焦工程作为城市水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干渠依托引黄沁北灌区,南接武陟县沁南干渠,北至大沙河,涉及武陟县及焦作新区。主要工程包括新建总干渠12.92公里,进水闸、退水闸、防洪闸、节制闸和分水闸9座,穿沁河、蒋沟河倒虹吸2座,路渠交叉建筑物24座。工程永久占地460亩,总投资1.6亿元。工程完成后,引黄入焦工程投用后,年可引水3300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5万亩,为粮食安全提供水源保障,缓解项目区内水资源紧缺状况,为新区二、三产业提供用水。同时,为大沙河提供稳定的生态景观水源,改善生态人居环境。
为了早日把黄河水引入我市城市水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发改、财政、水利、河务、城建、国土等部门协力奋战,焦作新区管委会、武陟县通力合作,为城市水系建设早开工、早见效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市水利局局长马国庆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上下同心,联合决战,就没有城市水系建设取得的辉煌成果。”
市领导对城市水系和引黄入焦工程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孙立坤强调:“‘十大建设’首当其冲是城市水系建设,是真正的提升工程、形象工程、亲民工程,项目早一天建成,群众就早一天受益。引黄入焦工程是全市‘十大建设’项目中水系建设的一项景观工程、补源工程、稳粮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要高度重视,加快运作,确保工程早开工、早建成、早投用。”
市委书记孙立坤从去年7月1日到12月9日,先后6次亲临城市水系和引黄入焦建设一线,检查指导工作,现场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足见他对此工程的重视程度。
在规模宏大的城市水系和引黄入焦工程建设中,市领导张文深、王明德、贾武堂、宫松奇、李世友、胡小平、王建国等也多次听取城市水系规划情况汇报,并深入建设工地检查指导工作。
市水利局是承担城市水系建设重任的主要单位,为不负重任,该局全体干部职工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忘我地投入到城市水系建设之中。特别是市水利局的主要领导干部,个个都是“拼命三郎”。城市水系建设工程量大,很多项目都是交叉进行,并有开工、完成的时间节点要求,该局领导干部每人都要分包很多具体工程项目,为确保工程早开工、早见成效,他们“五+二”“白+黑”,几乎每天都要深入到分包的项目工地,检查施工质量和进度,解决具体问题,每一个项目工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去年11月23日,在引黄入焦工程最关键时期,市水利局副局长胡卫军连续两个月每天6时到武陟施工区指导工作,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都工作到深更半夜。12月23日下午,正在龙源湖引水口指导施工的市水利局副局长尚安峰突然晕倒在施工现场,在场人员急忙把他搀扶到汽车上,并劝他去医院检查,他说:“马上要通水了,工程一天也不能耽误,等忙完这阵子再说吧。”他在汽车上休息了一会,就又投入到工作中。
焦作河务局积极参与焦作市水系规划和引黄入焦实施等工作,主动作为,当好参谋,在引黄取水许可办理,穿沁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报告论证,穿沁倒虹吸水平定向钻施工与沁河防汛安全关系的处理等项工作中,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为引黄入焦工程的顺利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河水资源管理有三条红线,规定严格,特别是“取水许可”必须经黄委会批准与颁发。焦作河务局结合上级重新调整,合理分配焦作境内各个引黄工程的取水指标,落实了沁北引黄灌区引水指标。通过组织专项审查、逐级上报资料等不懈努力,终于获准黄委会“沁北引黄灌区”引黄指标3304万立方米的批复。
引黄入焦引水干渠穿越沁河河道,要遵循“河道内建设项目管理条例”之规划,必须评价该工程对沁河防洪影响,方可获取施工许可。该局聘请符合有关规定的甲级资质单位——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进行沁北引黄灌区项目穿沁河倒虹吸工程防洪评价,历时6个月,现场勘测、河道演变分析,防洪综合评价,防治与补救措施等多次修正完善,派出专人驻郑州与编制单位协商解决重大防洪影响难题,又组织黄委会专家组对“沁北引黄灌区项目穿沁河倒虹吸工程防洪评价报告”进行专项审查,获得了黄河水利委员会焦作市沁北引黄灌区穿沁河倒虹吸工程审查同意书批准,取得了施工许可证。
穿沁倒虹吸工程是“沁北引黄灌区”输水干渠13公里长中最关键、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2公里干渠,该工程由焦作河务局所属黄河华龙工程有限公司承担施工任务。在施工期间,遇到沁河2013年7月20日武陟站洪峰每秒566立方米流量,持续一周,焦作河务局及时组织防汛抢险专家组制订度汛方案,采取上下游入水口修筑围堰,全天24小时专业队伍观测守护,保证了洪水安全下泄,工程施工安全,渡过了难关。为“沁北引黄灌区”早日通水作出了应有贡献。
引黄入焦沁北干渠全长12公里,武陟县境内10.4公里,而且穿沁河、省级公路、高速公路关键部位都在武陟境内。武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常鸿、县长闫小杏多次深入工程一线,督促检查工程进展,并召开专题会议,迅速解决各种矛盾。县委副书记魏国龙、副县长张志武分包两个乡镇,实行一日一汇报制度,县水利局每天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发一条施工进展情况短信,随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开展,搞好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武陟县专门召开了清理施工周边环境会议,所有涉及市县重点工程的乡村干部参加了会议,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占工程,参与工程的行为。
城市水系建设项目是我市“十大建设”的头号工程,其中在新区的河段总长度40多公里,涉及5个乡镇办事处、30多个村、5000多户、上万亩地、30多个养殖场、40多万棵树、2000多座坟,其中沁北干渠要从新区穿过,涉及2个街道4个村,占地165亩。新区管委会高度重视,制定了历年来最优惠的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实行了区、乡、村三级分包责任制,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对城市水系建设亲自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亲自深入乡村农户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仅用2个月就完成大沙河治理、引黄入焦等工程的征地拆迁任务;仅用1周就完成大沙河两岸绿化带征地拆迁任务。自始至终没有发生一起强行拆迁,也没有一起群众越级上访,为工程建设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黄、沁河水来了,人们忘不了,工程建设者们付出的艰辛
为早日实现一渠清水润山阳的美好愿景,引黄入焦各标段施工方在全市打响引黄入焦工程战役后,克服重重困难,加班加点施工。Ⅰ标段负责沁北引水干渠衬砌任务的施工人员为了保证在大汛到来前高标准、高质量完工,一直加班加点,三夏大忙都没人回过家。去年7月份,连续多天摄氏35度以上的高温炙烤着人们,干渠上的施工人员仍然坚持每天从早晨一直干到太阳西下。
引黄入焦工程,是从黄河到海河跨流域引水,其投资之巨、难度之大,为焦作治水史之最。
穿沁倒虹吸是引黄入焦干渠的重要工程之一,也是沁北12.92公里干渠的瓶颈工程,其穿沁深度和长度创国内同管径管线最长、埋深最大的纪录。
穿沁倒虹吸,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该工程将从沁河北岸河底33米深处向南开凿一条近2000米长的导向孔,将南岸2根直径1米的钢管拖至北岸,引来的黄河水经加压后达到每秒8立方米的流量进入市区。
焦作河务局下属的焦作市黄河华龙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引黄入焦干渠6个施工标段的第一标段,总投资7284万元,主要承担一座渠首进水闸、一条743米干渠、一座路渠交叉涵洞、一座加压泵站、一座定向钻穿沁倒虹吸及一处出口段共计线路总长度2.72公里的施工任务。特别是该标段涉及的穿沁倒虹吸工程,全长1920米,是沁北12.92公里干渠的瓶颈工程,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为国内治水史5个之最:管线距离最长、管道埋深最深、钢管管径最大、管壁最厚、防冒浆技术最难。
“奋战150天,建好引黄入焦,造福父老乡亲。”这既是奋进的口号,也是建设者们向焦作人民喊出的庄重承诺。
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这项艰巨任务,从北京调来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产1000吨水平定向钻机。
为防冒浆,邀请业内多名专家深入研讨,研究制订了定向钻施工总体方案和防冒浆、防污染的应急措施。
为保质量、保安全、保进度,周密制订了工程实施方案,合理安排组织施工。为确保2013年年底黄河水能引入城市水系,项目所有参建人员攻难关、抢进度,多次改进泥浆配比和钻进工艺,加班加点组织施工,就连麦收时期和夏季高温天气,施工人员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争分夺秒,日夜奋战。经过5个月的艰苦鏖战,定向钻穿沁倒虹吸压力管道单线于去年9月3日回拖成功,第二根管道于去年10月24日回拖成功,创造了国内定向钻穿越江河史上同管径、同埋深、距离最长的纪录,为整个引黄入焦干渠工程建设按期完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黄、沁河水来了,人们忘不了,干渠沿线征迁干部和群众的无私奉献
“半城碧水映山色,百里莺啼闻花香。”这一承载几代怀川儿女梦想的美好愿景,将在引来黄河水后逐步变成现实。干渠沿线征迁干部和群众无私的奉献,为一渠清水送城区和城市水系的美好愿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武陟县担负着前期征地、附着物普查、赔偿、工程环境协调等工作。为了保证工程前期工作扎实开展,武陟县专门成立了引黄入焦工作办公室,县水利局一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公安、土地等部门和西陶、小董、三阳有关乡镇抽调专人参与工作,组成办公室。从2012年12月份开始,沿着干渠线路、放线、量地、机井、树木、房屋等附着物普查、核实、登记、赔偿,一项项具体工作,认真细致,落实到位。县水利局纪检组长贾长灵虽然是个女同志,不分节假日带领工作人员,10多公里的渠道线路不知道跑了多少遍,用她的话说:“现在引黄入焦干渠的每个地方闭着眼睛都知道是啥样子”。在这次赔偿工作中,她坚持不让群众吃亏,不让国家多花钱,一切按照标准办事的原则,顺利实现了补偿到位,附着物清理到位,交地到位,保证了施工队伍按时开工。
为了早日通水,武陟县三阳乡在村里设立了工程服务指挥部,乡党委书记赵天恒带领20名干部职工吃住在指挥部,白天群众出去打工、种地不在家,干部职工就晚上到村里农户家走访、征求意见、摸清每个问题的关键环节,逐项解决问题,把问题解决在村里,坚决杜绝阻工现象,为工程队施工保驾护航。县水利局局长黄国洲每天工作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到引黄入焦工地看看,第二天6时就和乡党委书记来到工地,有时21时多还在乡里商量解决问题。早出晚归,结合乡村干部,通过各种办法,以理感人,以法说服,以和谐办事为主题,解决各种矛盾,保证政策落实、资金到位。西陶、小董两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也亲自深入工地,解决问题。在工程中也涌现了舍小家、顾大家,以国家利益为主的干部群众,引黄入焦穿沁工程主要在西陶镇石荆村,要使用该村70余亩耕地,1500余米长,涉及全村各家各户,村党支部书记宋小软身患偏瘫,一直服务在工程建设现场,从工程开始的附着物普查、征地,到该村面粉厂拆迁、推青,让工程队早日进驻,他都在一线指挥。有个别群众想不通,提要求时,他就拉着群众到家里说事,晚上熬夜说事,在该村施工一年时间内没有出现一次阻工现象,全面保证了具有世界水平的1800余米穿沁倒虹吸的顺利施工。
为支持城市水系建设,新区广大群众顾大局、识大体,舍小家、顾大家,从去年6月份正式启动征地拆迁以来,不到2个月,新区大沙河治理工程占地涉及2138户和引黄入焦工程新区段占地涉及77户农户已全部签补偿协议,签约率达100%。在去年11月份大沙河绿化带征地拆迁中,更是在一周时间涉及的2000多户农户全部签订征地拆迁协议,签约率达100%。沁北干渠要从新区穿过,涉及2个街道4个村,占地165亩。麦收刚过,新区干部群众就迁坟、整地,只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征地、地面附着物迁移工作。
你的付出、他的付出,你的奉献、他的奉献,才成就了一渠清水送焦作和城市水系建设的美好愿景。可以坚信,经过不懈努力的城市水系建设,一个泛舟河上、人水相依的宜居之城,一个碧波荡漾、河清水秀的中原明珠,一个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新焦作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