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秋 实习生 廖 俊
平凡的岗位上,只有持之以恒的人才能崭露头角;艰苦的工作中,只有砥砺奋进的人才能百炼成钢!
多氟多光电分公司光电研究所技术员徐其伟就是这样一个甘于在平凡的技术工作中默默奉献的人。
2010年年初,26岁的徐其伟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从周口市来到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仪表工,管理着各类仪表1万多块。虽然上大学时学的是电器自动化专业,但在实际操作中,仪表类型千差万别,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新概念、操作方法很多,这就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个人工作能力。为此,徐其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查资料,他还订阅专业杂志、购买书籍,并与同事和同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在深入细致的学习和一点一滴的积累过程中,徐其伟迅速成长起来。
“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必定是吃苦耐劳的典范、敬业奉献的榜样。”光电研究所副所长张小刚说。从仪表工到设备管理员,从负责仪表、自动化生产线建设到LED照明、光伏电站等高新技术产品安装、维修等,参加工作4年来,每到一个部门,徐其伟总能凭借出色的业务水平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领导和同事眼中,他是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
降低运行设备的维修费用是降低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于一些简单的机械故障,徐其伟总是自己动手解决。2011年3月,徐其伟被调到设备管理科,主要负责生产的后勤保障工作,如维修电机、保养设备以及旧物整理再利用等。2012年冬,氟化铝一线吨袋包装机意外被叉车撞坏,供货方检查后说现场无法处理,必须拉走维修,费用是2万元。徐其伟检查后发现主要是机械方面的故障,应该可以自己修,这样可以省下这笔费用。随后,他找来工具,开始焊接、气割、平衡复位……使一切恢复了正常。
“干技术工作不允许出错,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要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这是徐其伟经常说的一句话。2013年4月,徐其伟从装备部调到了光电研究所,从一名设备管理员转变成LED照明产品技术员,不但要与销售人员进行沟通,跟踪订单交货,还要配合工程人员进行施工建设,作好产品售前测试、售后调试。灯座怎么安、线路怎么接、控制器设计间隔多少时间……这些都需要技术人员反复测试。徐其伟说,与电打交道,安全是最重要的,来不得一点马虎。
“人手不够,我来补上。”徐其伟说。去年12月中旬,多氟多光电分公司接下了中站区光华路200盏路灯的安装任务,工期只有10天,而负责安装的工人不到10人。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负责现场技术指导的徐其伟二话没说,拿着工具就干了起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按期完成了安装调试任务。
时光转瞬即逝,徐其伟用短短的4年时间使自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技术骨干,连续3年被评为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先进个人。在艰苦的施工一线,在平凡的技术岗位上,徐其伟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执着前行,默默奉献着青春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