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个“区中园”特色凸显……寒冬时节,走进修武县产业集聚区,随处可见的繁忙景象无不彰显出加快转型发展的勃勃生机。
2013年,修武县产业集聚区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4亿元、税收8500万元。这一组铿锵有力的数字,生动直观地显示着该县工业经济已成千帆竞发之势。
“要通过大项目,催生大产业,形成大集群,实现资源要素效益的最大化,为实现赶超创造条件。”该县县委书记王建修在去年年初召开的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上提出明确要求。
如果说项目建设是产业集聚区的“立区之本”,那么招商引资便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永恒主旋律。
去年以来,修武县产业集聚区本着“招大、引强、选优”的原则,锁定投资总额大、投资密度大、税收贡献大的大项目、好项目盯紧不放,先后引进了投资10亿元的伟彤重装、投资15亿元的龙瑞新能源电动汽车、投资12亿元的紫荆春光能源等14个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86亿元,并实施了22个亿元以上项目,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8家。
眼下,在修武县产业集聚区的每个企业,不难发现企业之间的关联度都很高。
“这就是我们的最大特点。”该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都小琳说,“产业集聚区不是一个大箩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我们要瞄准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培育中精心谋划,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
为实现企业与高端产业的对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赶超跨越,该区引进了总投资25亿元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并吸引江苏中通车用铝型材加工、永丰精密机件制造等6家汽车配套项目的强强联合入驻。同时,还建立了修武县鑫锐超硬材料有限公司与河南工业大学金刚石复合片PDC项目产学研基地,用科技支撑转型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向高端产业的嬗变。2013年,该区申报省、市以上科技项目11项、专利29件,培育市科技型企业2家、市级认定工程技术中心1家。
该区牢牢抓住产业发展不放松,把打造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高标准谋划、硬措施推动产业发展,呈现出了链条式、集群式发展的态势。截至目前,该区已入驻企业130家,形成了以纺织业、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铝工业为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为辅助产业的新兴工业体系。
在此基础上,该区按照产业化谋划企业发展的理念,规划建设了纺织、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高新技术4个产业园区,不断实施技改扩规和产业链延伸。目前,该区以华芳修武纺织为龙头的纺织产业集群、以大用实业为龙头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以伟彤液压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龙瑞汽车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奇力新电子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逐渐凸显,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2.8%以上。
一路风雨铸辉煌。在打造工业经济增长极中,该区实现了转型升级“撑杆跳”,大项目接踵而至,大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大集群效应正在裂变。该区先后获得省“投资者满意的产业集聚区”“最具投资法治环境产业集聚区”“产城一体化发展示范产业集聚区”“最具投资吸引力产业集聚区”和市“发展速度快集聚区”“十大特色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等荣誉称号。 辛文珂 蒋福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