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的SUV热仍在持续。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SUV继续领跑中国车市,销量增幅超过轿车、MPV和交叉型乘用车,保持了50%左右的增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国产SUV产销超过300万辆,100万辆进口汽车60%是SUV,国产进口相加,2013年国内销售的SUV总量在360万辆左右,占乘用车总销量的五分之一。
国内的SUV热早已不是新闻。从当初有限的几款车型独霸天下,到现在众多车型你方唱罢我登场,国内SUV的新品之多、更新之频繁恐怕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了。尤其是在自主SUV领域,更是几乎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SUV产品,似乎非此不足以显示位居主流市场的身份。
对于消费者来说,新品多当然是好事,意味着选择更多。然而,对于一个品牌来说,能否成功杀入SUV这个细分领域,却不是以产品分布的多寡来定胜负的。有时候,一款产品的成功,就足以树立该品牌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比如哈弗H6。
哈弗H6的成功,不仅源于长城汽车对产品质量、配置水平的严格要求和把控,也源于其对10万元级SUV市场的敏感捕捉和早期探入,从而有效填补了市场空白。如今,各品牌的SUV如雨后春笋般大举入市,同价位的SUV领域往往面临多品牌竞争,而很多品牌并不具备哈弗前期积淀的口碑和产量优势,前景未必乐观。况且,即使成功如哈弗,也已通过推出H8瞄准中高端市场,着力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类产品的增多,必然带来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而目前自主SUV的病症是,绝大多数产品处于10万元左右级别,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彼此的竞争对手多定位于自主品牌,并未整体形成对合资品牌中高端SUV市场的有效上探。而随着合资品牌开始在低端紧凑级SUV市场发力,自主SUV现有的生存空间必将一步步受到挤压。
由此来看,不论国内的SUV热潮能持续多久,这一细分市场最终必将回归于差异化竞争的格局。没有自己独到的东西,仅凭低端竞争和价格血拼,恐怕很难形成长久的竞争力。
前不久,北汽集团自主车型BJ40暌违数年后终于上市,其硬桥硬马的风格区别于如今大多数城市SUV。关于人们对这款车起个大早却赶个晚集的疑问,北汽董事长徐和谊用自主品牌要“紧烧火、慢揭锅”来作答,宁愿牺牲一点销量,也要在不断“试错”中提升产品质量。
其实,很多自主品牌都应该学一学这种耐得住寂寞的精神,瞄准自己的定位,踏踏实实下苦功,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这样才有可能赢得优势并长久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