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①)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省级、国家级科研成果相继问世。
5年间,该院先后选育国审水稻新品种“焦稻1号”、省审玉米新品种“焦单6号”、省审小麦新品种“中焦2号”和“中焦3号”、省审杂交水稻新品种“焦杂粳1号”等5个农作物新品种。“焦稻1号”是我市首个通过审定的国审水稻新品种,较对照增产20.0%,居全国同类品种第二名。“焦单6号”是我市首个通过审定的省审超高产玉米新品种,比我国第一大玉米品种郑单958增产8.9%。“焦杂粳1号”是我省首个自主选育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908.3公斤,创我省水稻单产新纪录。“中焦2号”和“中焦3号”是该院创新育种方法、采用现代分子技术和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院副院长董建设说:“我院主要粮食作物选育水平已跻身全省先进行列。”
为了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保持我市在全省、全国的领先地位,该院把推广科研成果与粮食高产创建紧密结合起来,以自主选育新品种为依托,在修武、温县、武陟、博爱、孟州等地建立小麦、玉米“百千万示范基地”达10.5万亩,经专家验收,超高产攻关田连续两年实现亩产吨半粮的攻关目标,粮食高产创建领先全国。
“以横向联合为纽带,以学术交流为平台,优势互补,借力推进,是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该院副院长毛如霆说。该院连续3年承办了由中国农科院主办的国家973项目“重要农作物核心种质构建”学术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玉琛、程顺和、盖钧镒,以及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贾继增、张学勇等15名专家和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南京农大、西北农大、华中农大等全国56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120名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参加了会议,考察了该院科研试验田和科技示范基地。刘旭在参观考察后评价:“焦作在小麦高产创建中,把基础科学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做法值得肯定,这条路径为焦作小麦高产创建领先全国提供动力支持。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是小麦高产创建的根本路径之一,焦作在这方面为全国树立了样板。”通过承办国家级学术会议,该院与两院院士以及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建立长期的学术交流机制,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联合开展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培养高层次科研人员,推动我市作物育种从传统育种向分子设计育种迈进,提升了全市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大批科研成果的推出,大量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像一张张亮丽的名片,使该院享誉全省,赢得了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等国内专家教授的赞扬。
科技服务突破“最后一公里”瓶颈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在推广。为有效突破“最后一公里”瓶颈,市农林科学院在服务“三农”的实践中,探索出一种农技推广的全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业科技“流动大学”。院纪检书记、高级农艺师靳秋生说,这种模式的特色是,把学院设在城市,把教室搬到农村,依托焦作农林科技信息网,联合全市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最后一公里”铺路架桥,有效破解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难题,构建了一个横向联合、纵向互动的多元化农业科技大服务格局。截至目前,农业科技“流动大学”已在全市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300余期,培训农民3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6万份。
在实际办学过程中,该院不断创新服务手段。与焦作电视台联合,结合农时,每周制作播出一期融实用性、知识性为一体的《情系金土地》农业科技节目。与基层乡镇政府、农业科技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采取“院乡合作”、“院企合作”、“院社合作”等形式,在全市建设科技示范基地,根据各地种植业结构特点,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为各地制订科学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管理方案。5年来,累计示范推广小麦、玉米、水稻、“四大怀药”、蔬菜、果树、食用菌、杨树等新品种60多个,辐射100余万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亿元,有力推动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
该院依托“流动大学”,统筹全市涉农科技资源,组建了种子科技、化肥农药、教育培训、农业气象四大科技产业联盟,形成一套以农业科研单位为主体,多部门横向联合,市县乡村纵向互动,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力量共同参与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为农业转型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如何推动我市农业转型发展,走新型农业现代化之路,事关全市转型发展的大局。
肩负着发展现代农业重要使命的市农林科学院,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科学地提出了建设焦作国家万亩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作物良种育繁推一体化科技工程的宏大构想,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市里出台了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
在牵头实施农业现代化科技园建设过程中,该院多次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征求专家意见,数易其稿,编制完成了《焦作国家万亩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并通过了河南省农业厅评审论证。该园区规划总面积1万亩,其中核心区3000亩,示范区7000亩,总投资11.03亿元。计划用5~8年时间,建成国内一流、省内领先,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农业观光、农业产业集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强种。”该院副院长李天富说,“我院针对全市种业发展现状,向市政府申请了农作物良种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科技建设工程项目,该项目于去年7月获立项批复,总投资6683万元,目前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进军号角,最近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又对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段新国说,“市农林科学院要立足焦作、面向河南、放眼全国,调整科研重点和方向,着力推动育种科研、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科研与市场、科研与产业、科研与经济深度融合,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要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务实的工作作风,苦干实干,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