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家住沁阳市的王大娘经常觉得右眼有眼困、眼胀的症状,起初王大娘并不在意,但随着眼困、眼胀症状加重,遂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滴眼药水等治疗,疗效差。最近一段时间,王大娘却发现眼睛不舒服的症状越来越明显,甚至眼球也有向外凸起的感觉,意识到情况不好的王大娘立即前往焦煤集团中央医院眼科求诊。
入住该院眼二科后,在张志明主任及刘鸿飞硕士的详细检查后,她被确诊为右眼球后眶内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也就是说,王大娘之所以一直感觉右眼不舒服,是因为右眼球后面长了巨大的血管瘤。如要切除病变组织,选择经颅底——眶顶入路切除病变是明智之举。这种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向后达眶尖部,采用眼科常规的经前方入路不仅病变显露不好而且切除极其困难。由于患者病变组织巨大,视神经受压移位且变扁,加之眶内球后结构复杂,使手术难度加大,手术风险增高,即使在严密保护视神经的情况下,术后患者的视力也可能丧失。
为了能给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王大娘被转入该院神经外科。“像这位患者的病情,如果不尽早治疗,病变组织会越长越大,患者不仅眼胀难忍,而且最终会导致患侧眼球运动障碍和视力丧失。”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观看患者的CT及MRI后,神经外科主任张景龙说,“与眼科不同的是,我们可以从患者的颅底——眶顶入路,这样不仅能够完整暴露病变组织,而且更容易显示视神经等眶内重要结构,从而使病变切除变得容易,眶内正常结构得到保护的可能性明显提高。”尽管承担很大的手术风险,但是为了能使患者尽早康复,张景龙及其团队决定采用“经右侧额底——眶顶联合入路”为患者实施右侧眶内球后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全麻成功后,腰大池置管引流,取冠状切口,额骨右侧游离骨瓣及右侧眉弓及部分前颅底一体游离,纵行切开眶骨膜,进入眶内,再经内侧入路,将提上睑肌向外侧牵开,上斜肌向内侧牵开,完整暴露病变,最后在正常结构保护完好的情况下,显微镜下将病变切除。手术历时6个小时,取得圆满成功。术后,患者眼困、眼胀症状消失,视力正常,恢复情况良好。
据张景龙介绍,这种血管瘤生长极为缓慢,很容易被患者忽视,往往导致患者就诊时病变组织已十分巨大,给手术治疗带来极大风险和困难。“如果有眼困、眼胀、眼球明显外凸等症状,一定及时到相关科室明确诊断,争取早诊断、早治疗。”张景龙建议。
这一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该院神经外科再上新台阶,这例手术也将被定格在建院、建科首例的历史上。⑨
夏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