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焦法宣
岁末年首,党的十八大代表、市中级法院民二庭副庭长李玉香又获殊荣,当选中国好人和焦作榜样人物。
“中国好人榜”是“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的简称,该活动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举办,是全国宣传思想战线和精神文明建设系统的门户,宗旨是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分“助人为乐好人”“见义勇为好人”“诚实守信好人”“敬业奉献好人”和“孝老爱亲好人”。此次李玉香当选的是2013年12月份的“敬业奉献好人”。“中国好人榜”全面介绍了李玉香扎根基层26年、倾情化解矛盾纠纷的先进事迹。
“焦作榜样人物”,是焦作市文明办为彰显2013年度焦作市先进典型人物身上凝练的崇高精神,激励焦作人民实现“建设转型先进市、再铸发展新辉煌”焦作梦而隆重推出的,李玉香成功当选。
1987年,李玉香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市中级法院工作。26年来,她平凡坚守,无怨无悔,审理案件3000多件,涉及单位800多个,涉案家庭5000多家。她真情对群众,柔情解心结,使冰冷的法律文书有了温度,使200多位老人得到了赡养,使300多个家庭破镜重圆。她办案慎之又慎,将心比心,赢得了当事人的理解,被诉讼双方誉为“知心法官”。
60本心得笔记,锤炼出办案能手
人民法官头顶国徽,肩扛正义,一手托起原、被告,职微责任重。这些年,李玉香先后在多个部门工作,虽然岗位变了、职务变了、荣誉多了,但李玉香有一点始终没变,那就是拼命学习、苦练业务的劲头没有变。
及时学,每事问。每逢有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她都会第一时间反复学习研读,感觉有疑问时,就买来相关解读材料,对照研究领会。无论是在庭审、合议、评议的庭室,还是在调查取证的路上,她都利用一切机会向同事请教、向同行学习,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办案水平。
不服输,敢比拼。1996年,她到郑州大学中文系学习,更新知识,更新观念。随着法院办公自动化的普及,从未接触过电脑的李玉香和年轻人比赛学习电脑知识,熟练掌握了各类审判管理软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李玉香坚持写读书笔记、办案心得,20多年来共整理了60多本、200多万字。她总结的“民事案件调解20法”在全省法院系统得到推广。
办案3000件,件件息诉
民事案件大都是家长里短的诉讼,琐碎复杂,牵扯面大,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法院工作的被动。李玉香的工作信条是绝不追求办案数量,着力追求化矛盾于无形、化坚冰为真情。
2009年9月,温县的张某在一次车祸中头骨骨折,生命垂危。一审判决保险公司全额赔偿,但保险公司在没有深入调查的情况下,主观认定当事人伤情并不严重,意欲减轻保险责任,便上诉到市中级法院。
为了解实情,李玉香冒雨赶到张某家中。看到张某头颅凹陷,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张某的丈夫癫痫病发作,倒在地上;张某的儿子辍学在家,李玉香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并立即给保险公司打电话进行沟通。但是,保险公司仍不相信。李玉香就邀请保险公司到受害人家中了解情况。当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看到张某家中的情况后,看到李玉香不嫌脏累、搀扶当事人大小便时,非常震惊,当即表示愿意赔偿。
越是疑案、难案、缠案、陈案,李玉香越是敢于迎难而上,勇于解决。
据不完全统计,26年来,李玉香审理案件3000多件,经她处理过的案件当事人和接访的群众,无一起因个人原因越级上访,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26年坚守,无怨无悔
26年来,与她同期进入法院的同事,有的离开了审判工作,有的走到了领导岗位,而李玉香始终在民事审判岗位上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超长的工作时间、超强的工作强度,长期的生活没规律,使李玉香很早就患上了严重胃病。但是不管多忙多累多不舒服,她从不让当事人白跑。对来法院陈述情况的年龄大、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她每次都要将他们送下楼,送到法院大门外。对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她有时还自掏腰包,招待他们吃午饭,买车票送他们回家。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被领导称为“最让人放心、最有办法”的法官的李玉香,对家人却有着沉甸甸的愧疚。年迈的母亲不慎摔断右腿,她却不能陪护身边。结婚多年,丈夫很少能吃到她亲手做的饭菜。儿子20岁了,一直都是靠爸爸照顾。早出晚归的李玉香,很少有时间与儿子进行交流。但是家人特别理解她、支持她,让她安心工作、静心办案。
赴京参加党的十八大前夕,李玉香被查出患有带状疱疹,急需静养治疗。但是,想到自己是全省法院系统唯一的法官代表,肩负神圣责任,她隐瞒病情,带着药品去北京参加会议。大会结束后,她既要处理案件,还要巡回宣讲十八大精神,极度透支导致其身体免疫力迅速下降,引发胰腺炎,带状疱疹同时复发,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听说李玉香病了,她审理过的许多案件当事人,都赶来看望。病房里,鲜花绽放,真情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