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1时30分左右,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据新华社报道,共造成335户、242栋房屋受灾(含拆除)。据初步调查,火灾起火点位于古城中的如意客栈,初步排除人为纵火,具体起火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在有“月光城”美誉的独克宗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的同时,天下人心亦被这场熊熊大火深深灼痛。打开搜索链接,输入香格里拉大火这一关键词,搜索结果呈现数据近百万条,而位居前列的是多幅古城火灾现场火光冲天的图片,那红红的火光刺痛了每一个对那片土地、那座古城有着美好记忆或向往的人的眼睛。
根据香格里拉县有关部门的通报,初步测算火灾造成经济损失逾1亿元人民币。而公众在痛心之余,仍不免会发出质疑之声:一个历史悠久的边地古城,缘何会发生如此惨重的悲剧?在类似的古城中,究竟还存在着多少这样的安全隐患?
如此质疑绝非多此一举。据了解,独克宗古城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建筑多为木质结构,且道路狭窄。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在火灾防范上,是否应当建立更加完善且高效率的应急机制?然而在火灾发生后,虽然多方力量第一时间参与救援,但是由于天干物燥,风力较大,火势迅速向四周蔓延。更有甚者,由于消防管道供水仅持续15分钟,致使火借风势肆虐10余个小时,烧毁房屋100余栋,部分文物及佛教文化艺术品被烧毁。
对此,当地消防部门回应,独克宗古城冬季温度低,夜间会降至-10℃,消防管道通水会引起水管爆裂,因此平时管道里没有水,遇到火情临时从高处放水,但水到达消火栓需要一定的时间。关键时刻,消火栓不给力,就是再合理的解释也已无济于事。再说了,当初在作消防建设规划时,为何没考虑到这一问题并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予以解决呢?
如今,我们一定要问,独克宗古城的这场大火,究竟烧出了什么?是防范意识的薄弱,更是建设规划的缺位。无独有偶,2011年,甘肃省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之后,亦有专家分析该地为什么会有泥石流?最后的结论是:县城人口膨胀,把本来泄洪的河道占了,致使河水流不出去,泥石流一来就造成了恶果。
人道是水火无情,而水火过后,重建势在必行。据悉,云南省政府已召开紧急会议,对下一步恢复重建独克宗古城作了安排部署。但我们在看别处的事故时,更应该增长自己的见识。毕竟,若无深刻的反思、严肃的问责、切实的整改、周密的规划,不知还会有多少座古城的未来让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