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氤氲在书香里
油画
热爱生活(三首)
我市作家安晓斯被评为“2013中国小小说十大新秀”
阳光下的雪莲花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氤氲在书香里
□文红霞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资料图片)

 
   

  傍晚6点多,这个北方小城的天就黑了。我牵着孩子的手走过一幢幢房子,仿佛走在一个梦境里,在这里住了快9年了,第一次发现这个庞大的住宅小区竟是如此的静与黑。这些房间的主人都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过去的日日夜夜靠什么来度过这分静与黑?

  于我而言,我是把自己沉浸在书里。每周都要从图书馆吃力地搬回大捆的书,每月还要从当当网或京东网买回大叠的书。来不及一样地读书。我能听见时光的流水哗哗地从我和书的身边淌过,我能看见光阴的细沙密密地飞扬,然后覆盖在我静坐读书的身影上。书籍让我感到心灵的丰盈和饱满,让我不再厌烦日常琐事的庸滞平凡。我沉浸在书里,就好像飘浮在属于我的云里,我用书打造了一个个人的时空。

  我找到了在长江边村子里读书的感觉,天高云淡,江水沉静而又喧嚣,高山肃立,树木舞蹈着自己的欢欣,花朵向着阳光竭尽全力地绽放。我坐在院子里的矮板凳上,沉迷于一本书里。世界离我十分遥远,我把自己变成书的海洋里的一尾鱼,静静游弋在深深的水下,偶尔,扑通一声跳起来,看一眼安静的太阳。

  人与书之间也是有缘分的。能够来到自己的手边被阅读,被反复揣摩的书,很可能是循着一种神秘的指引。很多时候,发现一本好书的惊喜,真的是可以和交到一个投缘的朋友的快乐相提并论的。要给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写点文字是不现实而且也不必要。吾生也有涯,每天的时间也有限,哪怕你再爱读书,读书的速度再快,每年能够阅读的书籍仍然有限。但是遇到自己喜欢的文字还是极愿意用笔去触摸那分心灵的战栗。我将文学评论形容为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密谈,那是属于知己之间的彼此镜鉴与惺惺相惜。

  我一直相信书是有灵魂的,写作者不仅赋予了作品中人物以灵魂,也将部分的自己留在了书里。读者翻开一本书,如果用心品读,不仅能触摸到作品和作家的灵魂,实际上也在一种无言的交流融注中,将部分的自己也留在了书里。灵魂在书中浸润做梦。

  在文字里我们往往读到的是自己。我们在书中观照自己,探知世界,滋养心灵,不断成长。可以这么说,读什么样的书,你就会长成什么模样。对我来说,书籍温润了我枯寂干瘪的山乡岁月,明澈了我被都市尘烟迷惑的双眼,坚实了我朦胧甚至不断游移的人生梦想。直到今天,阅读和写作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探索自我,探知世界,言说自我,表达思想的存在方式。一卷在手,天地万物皆成为我和书的背景。

  《狼图腾》用精细的笔墨给我们铺展了人类的贪婪攫取所导致的大草原毁灭之殇。《额尔古纳河右岸》则以逐林而居的少数民族的消亡揭示了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吞噬。如果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以一个女性的黑夜之眼透视了万千苦难家庭的悲伤,那么《酒国》则以食婴事件批判了贪婪追逐美食的人们的丑形恶状。《檀香刑》重在揭批酷刑是如何在人性之恶的发酵中的。《废都》在情色汹涌中裸呈了一批知识分子在镀金时代的精神异化。《天堂蒜薹之歌》以拍案而起的义愤为陷于苦难中的农民兄弟鼓与呼。《丁庄梦》以热病肆虐的村庄为个案,展示了金钱和权力无坚不摧的腐蚀力和破坏力。《太平风物》以16个精短的悲伤故事道出了农具、农民、农村的衰败和毁灭。

  荷尔德林说:贫瘠年代,诗人何为。我们的当代作家其实已经做了很多,走得很远。我喜欢这些智慧的叙事,他们把我们引向一个开阔的时空,从他们的写作中获得洞察己身的微凉。很多叙事看似和时代很邈远,却也自有一种鲜活的发现。仿佛山回路转,阅尽苍凉后对人世的凝视与喟叹,让你看到人性幽暗的质地,生存的逼仄和抗争的窘迫,世俗的冷暖,都在或幽默,或质朴,或犀利的文字中隐现。

  优秀的作家似乎都有一双能穿透尘世的锐眼,入木三分地勾勒出世态人情,人性的荒谬、孤独与残酷。无论是乡土中国,还是街市陋巷,皆有辣笔、锐笔去点画描摹人性的可怜、可叹、可笑、可爱、可暖、可敬之处,人世的哀乐荣辱、繁华破败均有精彩勾勒。

  当一个作家用生命的真气创作时,他的作品必然是血肉丰满,气韵酣畅的。心与天地万物相接,汩汩奔涌的文字背后涌荡着人世的悲欢,在一段段悲怆的叙事中燃烧着熊熊的精神之火。

  我希望以我的阅读和评论将它们重新翻拣、晾晒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作品就是人类的心灵史和精神史。作家们将自己的幸福或者苦痛的人生经历,将自己对人生的观察、感悟与思考,都放进了文字里。我们再读到这些文字,也就聆听了这些人生低语,并与那些灵魂劈面相遇了。而评论者在阅读和写作中放进自己的时间和心血,自己的领悟与思考,将之捶打成另一种迥异的文字模样,这样的相遇也是惊心动魄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喧闹的生活和琐碎的生存中我们常常迷失了自己,而阅读和写作则是拨开迷雾将自己从迷宫一样的行走中拽回来的过程。我们将自己封闭在能看见和听到的事物里,迷失在外界不断推挤给我们的各种诱惑和欲望里,渐渐忘记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是谁。

  所有的写作都是寂寞的,评论者的写作尤其寂寞,你自认为触摸到了作品的魂灵和作家隐匿在文字中的呓语,当你把这一切写下来的时候,往往你自己也会哂然一笑,真的是这样吗?你真的这样想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兴趣和评判标准,此时此刻我所关注的问题和与我相遇的书,决定了写作的文字。我先是一个痴迷的读者,然后才是一个严谨的评论者。所以在我的文字里跳跃着我的激情、热爱和深刻的焦虑。因个人喜好,或许流于偏颇。

  我愿意我的片面来丰富当代文学研究的深刻与博大。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