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珂 本报通讯员 毛保党
建成通车后的桃花峪黄河大桥雄姿。 王 凯 摄
2013年,对于我市交通人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一年。
这一年,备受瞩目的桃花峪黄河大桥一桥飞架南北,焦作至郑州再添新通途;
这一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实现了历史性新突破;
这一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围绕提升基层、夯实基础、历练基本功的“三基”建设受到交通运输部充分肯定;
这一年,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三服务”活动成效明显,进一步提升了交通运输服务民生水平;
这一年,交通运输工作实现了整体推进,为拉动GDP增长、改善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增强城市福射力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经济转型示范市、美丽焦作建设注入了不竭动力。
一年来,市交通运输部门着眼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提供支撑、当好先行,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投资额度还是项目数量都创历史新高,交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3年,市交通运输局按照提供支撑、当好先行的总体要求,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实现了历史性新突破。
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桃花峪黄河大桥9月27日建成通车,创下了自锚式悬索桥主跨跨径世界之最的纪录,使我市与郑州的距离缩短30公里,促进了郑焦融城;武陟至云台山高速公路路基桥涵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南太行绕城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这些大项目对于进一步完善连接所有县市区的“三横三纵”高速公路网、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干线公路建设进度喜人。斗武线豫晋交界至武陟段改造工程及常付线廉桥至洛阳界、卫柿线影视城至小石河桥东段大修工程顺利完工;冢沁线焦作至沁阳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詹店立交桥拆除重建工程主体建成;冢沁线修武至焦作段及郑常线马营至小中里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同时,结合路网调整,我市新增国道3条,国道里程由原来不足6公里增加到270多公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些项目对于加快形成“八横十纵”的干线公路网络,构建“1030”快速畅通工程、打造核心城市10分钟都市交通圈和30分钟城市组团交通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意义重大。
农村公路任务超额完成。一年来,该局坚持“县县畅、乡乡联、社社通、农村骨干路网等级化”的原则,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293公里,占市定目标200公里的147%,提前3个月完成政府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农村公路建设的加快推进,进一步改善了县际、县乡、乡村道路环境,将有力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运输场站建设多点推进。云台山旅游站、修武县汽车客运总站建成开业;沁阳市客运站、焦运集团甩挂运输站场等项目顺利完成;北朱村公交停车场综合楼主体完工。这些项目将进一步完善运输场站网点,改善群众候车环境和货物运输条件,让车归点、人归站,运输更加协调有序。
一年来,市交通运输部门着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公路养护,发展城市公交,搞好客货运输,着力提升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努力使城乡居民出行更便捷、行路更安全、乘车更舒适,使货物流通更高效,经济社会更富活力。
道路运输生产持续增长,全年我市完成客运量0.5亿人次,旅客周转量28.3亿人公里,货运量2.2亿吨,货物周转量1017亿吨公里,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8.2%、8.2%、13%和12%。
公交民生工程成绩显著。筹措资金3000余万元,新购置并上线运营100台公交车,成为我市历史上投资最大、购置车辆最多的一次,极大改善了群众乘车条件。优化调整线路12条,新开通线路3条,填补了我市民主南路、郑焦晋高速口等路段的公交空白,加强了新老城区衔接,解决了建设路无公交车贯通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公交网线覆盖率。在全市39条公交线路600多辆公交车上安装了GPS智能调度车载设备,在主要运营线路的100多辆公交车上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在主要站点安装电子站牌7座,在全省率先实现手机刷卡乘车,进一步提升了公交运行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城乡客运一体化积极推进。博爱县以“公车公营”为核心进行了公司化改造,孟州市城乡客运网络初具规模,有力方便了群众出行。
道路通行环境进一步优化。大力开展文明示范路、农村公路“十百千”示范工程、文明示范乡(镇)创建活动,获得省“好路杯”竞赛金奖,提升了路网服务水平。
一年来,市交通运输部门着眼提升交通运输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切实加强“三基”(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开展交通运输行业治理整顿活动,进一步规范了交通运输市场秩序,保持了交通运输行业的持续、健康、有序运行。
开展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整顿活动。对道路运输市场情况进行了再摸底、再调查、再核实、再备案,严厉查处了“黑车、黑站点、黑驾校、黑物流、黑维修和无证从业人员”等“五黑一无”经营行为。
开展治理超限超载专项治理活动。全市张贴《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告》5000余份,发放《致广大货运业主和司机朋友们的一封信》1万多份,并采取与企业签订治超保证书等措施进行源头治超,查处超限超载车辆1.8万辆。
加强出租车行业管理。以省级建章立制试点为契机,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公司管理、驾驶员服务等标准,扎实推进星级考核制度,切实提升出租车行业管理标准化水平。
2013年,交通人干劲儿十足、昂首阔步向前行,而这背后正是与该局开展“三基”建设分不开。
一年来,该局进一步统一了全系统的执法标志、执法证件、执法服装、执法场所外观,交通人的执法形象提高了。进一步加强基层硬软件设施建设,基层标准化水平提升了。《执法车辆管理制度》《焦作市出租汽车运输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等制度的制定,基层管理制度更规范了。对全市1500余名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执法培训考试,举办了礼仪培训,开展了公路养护工、机动车维修工等技能大比武活动,基层职工队伍素质提升了。该局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执法评议考核中总成绩名列第一,并代表省交通运输厅迎接了交通运输部的考核,受到充分肯定。
一年来,市交通运输部门着眼改进工作作风,以“人民在心中、转型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为统领,加强“三风”(政风、行风、作风)建设,建树行业文明,进一步提升了队伍素质,提升了工作能力,提升了服务水平,提升了行业形象。
精神文明建设结硕果。扎实开展了“安康杯”竞赛、交通重点建设项目 “五比一创”劳动竞赛等各种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对1200多名困难职工发放慰问救助金60多万元;筹资20余万元,为对口帮扶的博爱县月山镇月山新村社区修建了道路。
“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三服务”活动成效明显。主动到全市50余家重点企业上门走访征求意见和建议,妥善解决了企业年审与车辆年审相冲突、危货从业资格证考试次数少等问题,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誉。
系统形势总体保持稳定。特别是在解决作为全市十大信访难题的多生多公司遗留问题上,迎难而上,经过不懈努力,从根本上解决了585名下岗职工的主要问题,有效化解了困扰我市近10年的重大信访积案,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广大职工的一致好评。
“2014年,我局将继续以‘十大建设’公路网建设为龙头,全年计划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8亿元,比2013年增加17%,全面加快‘内外融合、网络完善、高效畅通、服务优良、安全环保、支撑有力’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努力为我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提供支撑、当好先行。”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如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