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医疗水平显著提高;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美丽山阳不断升级……2013年,是山阳区委、区政府强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重要一年,更是社会事业和民生工作全面发展的一年。
“社会事业关乎人民福祉。去年以来,山阳区始终把发展社会事业摆在突出位置,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每年为群众办至少10件大事、实事,积极改善就业、教育、医疗等条件,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该区区委书记孟令武说。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一年来,该区始终把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摆在惠民工程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如今,该区许多村卫生室已“脱胎换骨”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15分钟就医服务圈;投资35万元,打造了多个社区居民健康自测小屋,建立了26万居民的健康档案;建设了近7000平方米的定和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区疾控中心项目正在顺利推进,卫生服务走在了全市前列。
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教育是基础、是支撑、是未来,该区决策者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事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同时,该区面向全社会组织招教考试,引进了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组成了强大的师资团队,教育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另外,该区还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教育技术装备,规划包括新城学校、光亚学校南楼、万方中学塑胶操场等新开及续建项目6个,概算总投资5000万元。目前,该区全面实现了教育公平,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毕业率、普及率均达到100%。
就业增加温暖民心。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关乎百姓根本利益的就业问题,始终被该区摆在突出的位置,就业工作交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答卷。从找到工作到端稳“饭碗”,更多人通过就业实现了生活的改善,分享到该区经济发展的成果。去年以来,该区以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和商圈建设为平台,不断扩大就业载体,拓宽就业门路,积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与此同时,该区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原则,积极组织创业培训、就业援助等活动,使全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另外,该区在全市率先推行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农民工工资按月到卡等做法,有效预防和解决了逃薪、欠薪问题,切实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目前,该区新增就业573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95人,均完成了全年市定目标。
文化事业发展形势喜人。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迎合多元文化需求的中心城区,该区注重以文化促发展激活力。总投资10亿元的巡返大庄园一期项目完工,已经开园迎接游客;圆通寺的建成,标志着又一个佛教圣地已经形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药王庙的开发,发扬了中原地区的道教文化,吸引了多方宾客;自然山体面积达5000亩的黎明脚步公园正在紧张施工,旨在叫醒人们跑步、唤醒民众的健康意识;绞胎瓷系列、刺绣系列、叶雕系列、仿古青铜器系列等旅游产品的开发,打造了鲜明的山阳名片……
该区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玲说:“2013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群众期望仍有差距。2014年,我们将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面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加大协调力度,力促民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郭芸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