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去年以来,我市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稳定就业工作,全方位提高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660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43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924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4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在4.5%的年控目标内。
每天8时整,家住马村区待王街道的王勇便准时赶到一家煤矿机械制造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而2012年的这个时候,他还远在云南打工。今年26岁的王勇自2009年大学毕业后,就在云南一家公司打工。由于离家太远,加之工作压力大,即使过年他也很难回家与父母团聚,更别提平时对家人的照料了。这让身为独生子的王勇感到惭愧,于是他便萌生了回乡就业的念头。
2013年11月,在河南理工大学举办的2013年毕业生冬季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上,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王勇顺利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成为这家煤矿机械制造公司的一名机械制图人员。“其实算下来,我现在的工资待遇和在云南时差不多,公司也为我买了各种保险。”而最让王勇开心的是,他现在能每天回家,可以更好地照顾父母。
为破解城乡群众就业难问题,去年,我市实施了“千村人社站服务提升计划”“十万个就业岗位推荐计划”和“十万人次技能培训计划”,组织开展了千企万岗送温暖、送岗位到农村和校园活动,举办了以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农村劳动者、妇女和残疾人为主要对象的“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服务周”“百场招聘”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城乡劳动者和市内外重点用工企业搭建平台,促进更多的城乡劳动者就业。
2013年,是我市争取和使用就业专项资金最多的一年。去年,省下达我市就业专项资金9158万元,较2012年增加了939万元。另外,通过市人社部门积极努力,2014年中央就业专项预算资金7799万元于2013年年底提前下达我市,较2012年同期增加了1067万元。我市争取补充小额担保基金1060万元,较2012年增加290万元;争取职业培训补贴1900万元,较2012年增加18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更多城乡群众就业。
技能培训是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基础。去年,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培训中心多方了解社会企业用工需求,及时增设了月嫂、保姆、市场营销等技能专业;同时积极在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大厅开设了再就业技能培训服务窗口,对有培训意向的登记失业人员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和职业等级技能鉴定。此外,该中心还开展了养老护理专业技能培训,205名失业人员取得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证书。
记者还了解到,去年,我市组建了就业创业导师团,提高就业和应聘的成功率;推广应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系统,对156万农村劳动力进行登记,增强了就业和培训的针对性;开发应用公共就业创业信息平台、试行网上视频面试系统,增强了就业创业的便利性;通过整合内部资源组建失业人员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为这两大特殊群体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我市还设立了市级公共就业创业、人才交流、社会保险、劳动维权“一条龙”服务场所,增设服务窗口,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