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焦作新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架起沟通民心桥
新区认真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
建立“留守儿童远教之家”
新区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市第一
确保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养老金待遇
为农民工追讨欠薪180多万元
科瑞森:“三新”破寒冬
“黄河人”:扬帆起航正当时
实现收入“开门红”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瑞森:“三新”破寒冬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付凯明

  谈到去年以来经济形势对企业的影响,用“寒气逼人”形容不为过。但是,科瑞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巧用技术创新、人才出新、研发求新这“三新”破寒冬,不仅没有受到经济“寒流”的影响,反而让今年的“春天”似乎更早地到来。

  近日,记者走进科瑞森实地采访,探寻企业战寒冬、破危机的奥秘,切实感受企业寒冬中的温暖。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在技术创新上,科瑞森做得堪称完美。该企业本是一家生产散料输送成套设备的机械厂,在外人看来,这样的企业似乎对技术创新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但是,科瑞森公司却不断通过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汇报。去年以来的“寒冬”对这家企业来说,不仅没有丝毫的影响,反而逆势上扬。

  据悉,该企业去年与德国一家大型公司合作,研发出了国内先进的褐煤提质成套设备。此外,该企业还自主研发了网复式冷却输送机和快速定量装车系统。这些先进的生产设备,为企业开拓市场、站稳市场、赢得市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该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抑心中的喜悦:“去年一年,我公司签订销售合同9.3亿元,销售收入突破3.5亿元,上缴税收达到3100万元。目前,我们正积极与山东烟台及缅甸的客户磋商,准备签订上亿元的合同。这些,都是源于科技创新的成果。”

  人才出新

  该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把各类人才视为企业发展中最为宝贵的资源,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建立科学的选才、育才、用才机制。在科研开发过程中,重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以项目为载体,制订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如在同各高校的合作中,该公司以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的方式,由校方和公司各选一名导师,这样专业理论和工作实际能有机结合,目前已与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学院联合培养工程硕士3名。

  该公司负责人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公司引进的人才都是复合型的,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设备出口后,公司员工需要自己安装、调试、收钱和开展售后服务。这些员工不仅技术过硬,而且英语水平全部达到六级,根本不需要翻译。”

  研发求新

  目前,该公司拥有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并组建了省物料连续输送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年年初,该中心都将依据国内外行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主要包括确定研发项目、研发经费、项目经理、目标责任等内容。该中心还通过加强与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德国伯曼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德国泽玛克公司等国内外多家高校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河南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带式输送机滚筒优化算法及参数化CAD系统项目通过了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已实现了产业化生产;与德国泽玛克公司联合开发的褐煤提质成套设备被列入2013年国家产业振兴及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目前,该公司共申请国家专利20项,已有15项得到认定。

  虽然面临的经营形势“寒气逼人”,但企业的发展却暖意融融。科瑞森修内功、炼外功,抓技术、求创新、拓销路、破瓶颈,很好地战胜了这个“寒冬”。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