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新能源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将创新进行到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4年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创新进行到底
—— 由多氟多创新沙龙说起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工人正在紧张生产。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pack车间的工人正在对电池进行包装。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本报记者  孙国利

  本报通讯员 朱福多 王轶皓

核心提示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打造创新孵化器,专门投资数十万元建成一个创新沙龙。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说,创新沙龙虽然设在多氟多,但它并不完全属于多氟多,它属于中站区人民,更属于焦作市人民。相信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下,它将充分发挥自身的平台作用,使更多梦想在这里腾飞。

  从车库咖啡到创新沙龙

  去年12月中旬的一天,室外寒气逼人,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大厦11楼大厅里却热火朝天。10余个不同装扮、不同年龄的人正在这里激烈讨论着。他们有人拿着ipad指指画画,有人手持手机正在向身边人演示着什么。每人面前摆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

  这里就是多氟多的创新沙龙。凭借多氟多员工证,在正常营业时间,每个人都可以到此免费享受一杯咖啡。同时,还可以免费利用这里的场地、设施,进行自己所有合法、合规的活动。从开业的那一天起,这里每天都高朋满座。谈天说地间,不经意就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前段时间,多氟多生产部员工的一个技术改造,使企业生产活动降低成本近百万元。这个点子,就是生产部几个人在创新沙龙喝咖啡喝出来的。当李世江在会议上宣布表彰决定时,还有很多人诧异,喝咖啡都能喝出百万元的技改项目?李世江笑呵呵地说,对,这正符合多氟多打造创新沙龙的初衷。用奇思妙想启发创新思路,多氟多的创新沙龙里,不仅有咖啡和点心,还有创新的点子和创新的故事。谈及创新沙龙,多氟多办公室干事王轶皓的感受就是:用奇思妙想引领创新方向。

  多氟多开办创新沙龙的灵感源于北京的车库咖啡。李世江告诉记者,多氟多设立创新沙龙的灵感,缘于自己的一次北京之行。他在别人的引领下来到北京的车库咖啡,在喝咖啡时,一个少年模样的男生向自己走了过来。这个男生老成地向自己打招呼,并主动做了自我介绍。接下来谈了自己的一个创新型项目。李世江顿时被少年的气质和言谈内容所打动,他万万想不到一个尚处在学习年龄的孩子,对世界居然有超越多数成年人的认知。随后,他逐渐了解到,人们到车库咖啡休闲娱乐只是其次,主要是寻找沟通伙伴,为自己的梦想寻找开启通向现实的金钥匙。而目前全国各地,已有很多城市将车库咖啡复制、粘贴过来,将之变成促进创新发展的利器之一。

  多氟多的创新沙龙,就是车库咖啡的化身。旨在为大家提供创新成本的资源,分享更多的知识武装自己,解决创新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这里是一个自由交流、碰撞火花、互通有无的场所。

  故此,曾受益于1000多项合理化建议的多氟多,决定借鉴车库咖啡,在内部创立一个具备孵化器功能的创新沙龙,目的就在于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发散创新思维、分享成果、寻求合作的场所。李世江还表示,今后多氟多将有更多的创新思想和项目在这里起步。

  创新是多氟多的灵魂。多氟多纳米研究所所长罗成军认为,创新磨炼了多氟多,让多氟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企业,成长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创新领先的无机氟化工企业,走出了一条“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特色之路。

  谈及创新,多氟多总经理侯红军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介绍,曾经的行业小不点多氟多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靠的就是创新。多氟多先后建立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建立了河南省含氟精细化学品工程实验室、无机氟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已承担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火炬计划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3项;拥有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等项目7项,河南省科技成果14项。目前,多氟多共申报国家专利190项,其中发明专利128项,授权112项;主持制、修订了5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研制了冰晶石、氟化铝等国家标准样品,是氟化盐ISO国际标准召集单位和我国无机氟化工行业唯一一家上市企业。

  借助创新的力量,多氟多迈出转型升级步伐。多氟多锂电研究所所长罗传军介绍,多氟多的创新成果在氟化盐向新能源转型方面体现得非常彻底。罗传军认为,多氟多的创新分三个层次:一是新能源制造。包括以氟为媒介生产多晶硅等高端材料和个人能源宝、家庭能源箱、社会能源系统的集成,即“制能”。二是新能源储存。主要指锂电池及相关含氟材料的生产,解决新能源不易存储的难题,即“储能”。三是新能源产品的节约。节约是最大的新能源,包括循环经济的理念及一系列节能产品的开发,如半导体照明等,即“节能”。制能、储能、节能三位为一体的新能源系统构成了“多氟多梦”,就是要建设一个在河南有地位、中国有影响的新能源企业。

  李世江表示,创新不会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创新实质上是一种变革,是否认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先进的一种勇气。创新要形成合力,要有集散地,更要有发源地、孵化器。创新沙龙,就是将创新进行到底的地方。相信在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下,创新沙龙将充分发挥自身的平台作用,使更多梦想在这里腾飞。

  创新磨炼多氟多

  10余年前,多氟多刚刚成立。那时候的多氟多名不见经传。大家天天琢磨的一件事就是怎样让企业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生存下去?琢磨来琢磨去,最终大家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放在了技术创新上。只有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研制出符合市场需要、竞争力强、成本低的产品,企业才会积累更多的力量。

  从那时起,创新成了每个多氟多人的座右铭。在技术人员夜以继日的攻关下,多氟多凭借氟硅酸钠法制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一举成名。在全球氟化工产业的版图上,有三强鼎立,分别是英国的氟多多、西班牙的多多氟和中国的多氟多。总部位于焦作的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只是一个后来者,它却用十年磨一剑的坚持,逆势而上,成为业界的一个传奇。

  十载一剑,氟业巅峰。在中国民营企业群像中,“敢作”是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而作为民营企业家的李世江,自然也不例外,回溯其传奇,便可窥视一二。

  一直以来,氟化工被视为经济发展中的黄金产业,尤其无机氟化工产品冰晶石、氟化铝是冶金和电解铝等行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和辅料,更被认为产业前景无限。可是在上世纪90年代,氟化工在国内的创新发展几近空白,懂得氟化工技术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如何去做更不得而知。

  李世江想到了氟硅酸。此前,他有过在化肥厂工作的经历,也十分清楚磷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品——氟硅酸,并一直被当作废料处理。如果能用氟硅酸生产冰晶石,将是一个令人难以抗拒的商业机会。说干就干。李世江开始着手组织人员研究如何把氟硅酸转化为冰晶石。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多氟多把自己开发出的氟硅酸钠法制冰晶石联产白炭黑技术,上报到原国家计委之后,立即被评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更为重要的是,多氟多正是借助李世江这一敏锐的眼光,找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发展引擎,踏上了“蝶变”“腾飞”之路。

  时至今日,曾经偏居一隅并不起眼的多氟多,如今已占据技术高端,引领行业技术走向,坐上了行业的龙头交椅,在全球无机氟化工产业的版图上,可谓雄踞氟业巅峰。

  由于创新成绩突出,多氟多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国家创新试点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河南优秀民营企业、河南省重点转型升级企业、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河南省科技创新十佳示范企业。

  回顾10余年的创新历程,李世江很有感慨,他说:“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技术,四流企业卖产品。”通过创新,多氟多逐渐做起了一流企业。

  转型交响谱新曲

  谈到企业的转型升级,李世江深有感触。他给笔者回忆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俄罗斯之旅。那是在俄罗斯托莫斯科大学举办的高新技术项目推介会上,俄方代表给他介绍了一种采用电爆炸方式制金属纳米微粉项目,强调该项目发展“钱”景广阔,如果不做将是一次巨大损失。听闻此言,李世江质疑了一句:“这么好的项目,为什么不在俄罗斯做,却非到中国去做?”没想到俄方代表听了非常生气:“你牛什么?不就是你们中国有了改革开放吗?不就是因为这十几年你们经济发展比较快吗?不就是因为我们俄罗斯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吗?”俄方代表的话给他的思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是啊!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成为创业者的天堂。生长在一个伟大的变革年代,不寻求一个属于自己、展示自己的创业空间就对不起这个时代。”

  就是怀揣着这样的梦想和激情,李世江带领多氟多人十余年如一日,一路风风雨雨走到现在。回顾当初,现在的企业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老员工都和自己一起凭借多氟多这个平台收获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幸福。如今,改革开放30多年过去了,产能过剩,边际效益递减,中国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突出。过去30多年那种依靠政府主导和投资驱动的模式已走到尽头,站在创新驱动这个始点上,中国的市场经济能否再为创业者提供一个“天堂”?唯一的办法就是实施转型升级。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企业必须顺应这种潮流。

  从白炭黑到高分子比冰晶石,再到无水氟化铝,从铝用氟化盐到电子级氟化盐,从传统氟化工到以个人能源宝、家庭能源箱、社会能源系统为诉求的新能源体系,多氟多志在用创新的力量和神奇,把人类氟化工的大文章做精做细,并不断给社会带来别样的惊喜。然而,这些惊喜都归功于一种战略,那就是发展之中不断践行与时俱进的转型升级。

  “企业的进步是自身的发展需求逼出来的。”谈到多氟多的转型升级,李世江心情十分复杂,“从客观上讲,多氟多目前在无机氟化工领域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技术创新领先的企业。但全球的冰晶石、氟化盐市场每年也就是100多万吨,中国也就是几十万吨的需求量。”李世江风趣地说:“因为行业太小,所以多氟多‘一不小心’就做到最大最好了。企业发展总会遇到‘天花板’,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必须转型。”

  多氟多的转型升级之路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建立在多年的发展积累和科学规划这个坚实基础上的,是因果发展的必然。李世江向记者介绍:“多氟多一直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不断地挖掘氟化工产品的新用途、新领域,在做好传统氟化工的同时,也在努力向精细氟化工和电子级氟化工努力。知识积累得越多,未知的领域就越大,可以挖掘的潜力也就越大。在不断研发新的氟化盐产品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又发现氟这个元素在新能源领域的更大作为,从而研发出像六氟磷酸锂被喻为‘锂电池血液’这样高质量、高技术、高效益且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为多氟多向新能源领域转型提供了科学保障和支撑。”

  多氟多作为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产物,摸准时代发展的脉搏,依托技术创新追求“两个转型”。多氟多的转型升级之路将从四个方面切入:第一方面是从传统的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电子级的氟化工转变,实现内部结构调整;第二个方面是多氟多由氟化工领域向新能源领域转变,实现产业的科学化和多元化发展;第三个方面是由重产量、重规模向重质量、重效益转变,这是发展方式的转变;第四个是模式的转变,多氟多将由一个生产制造型的企业向服务制造型、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变。

  “四个方面”恰似多氟多的转型交响和着美丽的旋律,激人自信,催人奋进。多氟多有一个“多氟多梦”,那就是要建设一个在河南有地位、中国有影响的新能源企业。

  新型能源展宏图

  传统能源催生了工业革命,并支撑工业的飞速发展数百年,但传统能源的有限和稀缺将制约人类经济的未来,由此世人将加速步入新型能源的新纪元。坊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2006年,李世江随团访问日本,业内某知名的专家提醒他:“老李,你应该认识到,氟这个元素做好了,不但能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而且产品不是论吨卖,而是论公斤卖,论克卖。比如六氟磷酸锂,它的发展前景相当广阔。”当时六氟磷酸锂的价格是每吨100万元,这正好印证了专家的观点,从此多氟多就与新能源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每提起这个故事,李世江都会振奋不已,从他那有神的目光中,既可感受到他对新能源事业的满腔热情,也能读懂他对新能源领域寄予的无限厚望。

  “新能源是当前工业领域的流行语,那么究竟什么是新能源呢?”李世江概括道:“新能源就是代替传统能源的一些可以再生的能源,包括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核能、生物能、地热能等。”而多氟多的新能源追求包括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新能源产品的制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能源产品的原料,这是新能源制造过程中的难题,多氟多一直致力于打破尖端技术的国外垄断,在新能源方面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二是新能源产品的集成,多氟多现在正在开发一系列的新能源产品,包括个人能源宝、家庭能源箱和社会综合能源系统。第二个层次是新能源产品的储存。由于新能源都有这样一个特点:需要使用的时候不一定有,不需要的时候又大量地产生,比如太阳能和风能。那么,利用这些新能源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储能,锂电池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产生的。锂电池是当今国际公认的理想能源,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工业。多氟多正是凭着对被称为锂电池“血液”的电解液的关键材料六氟磷酸锂的技术突破,叩开了新能源的大门。第三个层次是新能源产品的节约,也就是节能产品。比如多氟多现在开发的LED灯。LED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光源产品,其节能化、健康化、艺术化的照明,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将成为城市、社会公共场所和家庭照明的一大亮点。LED灯替代传统光源照明,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制能、储能、节能构成了多氟多的新能源产业链条,新能源正在改变这个世界、改变这个时代、改变社会的能源消费观、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多氟多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让新能源走向千家万户,让新能源随着年轮的运转逐渐取代传统,让新能源给社会、给全人类带来更多的呵护和关爱,这不只是国家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召唤和发展必然。

  绿色光源亮世界

  在采访时,记者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李世江走进记者的房间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房间里的灯具。他将落地灯的灯泡拧下来,仔细地观察后又摇摇头重新装了回去,他说:“太落后啦,用的还是白炽灯。”他笑称自己这是“职业病”。近年来,他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去看看人家的照明设备是否节能。这个习惯让人钦佩,也正是这种寓产品于现实生活的专业劲儿,才有了多氟多这个新能源新秀的崛起,并给人类的生活空间注入全新的照明理念。

  “再见了!爱迪生!”这是多氟多LED照明广告上的宣传语。看记者对此有些疑惑,李世江打开了话匣子:“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是热发光,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能量转化为光能;现在流行的节能灯是靠气体发光。而LED灯是固体发光,也叫作半导体照明,LED灯节能效果是白炽灯的10倍,也就是节能90%。而与一般的节能灯相比,LED灯节能40%~50%,并且LED灯的寿命是白炽灯的10倍,是节能灯的2~3倍。因此,LED照明被称为照明领域的第二次革命。”

  我国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淘汰白炽灯,计划在今后5年左右的时间里,让白炽灯完全退出生活大舞台。“我们要跟爱迪生说一声再见,随着人类对节能、环保、健康、绿色需求的日益增长,LED灯代替传统照明是必然的,现在多氟多要接好这一棒,为人类的照明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焦作市中站区经三路的两旁,整齐地排列着一盏盏造型奇特的路灯:细长的路灯顶端是一架小风车,小风车下面是两块倾斜的太阳能电池板,而路灯的灯泡却不知去向,仔细一看原来灯罩下面是一排排整齐的小灯珠,在夜幕下,这些路灯发出的暖黄色的光,照亮了经三路。这就是多氟多自主研制的风光互补LED路灯。“风光互补路灯的全称叫作风光互补锂电池储能LED照明系统,这个系统有风力发电、有太阳能发电,有我们生产的锂电池储能,再加上半导体照明来节能,是一个立体的发电系统,也就相当于一个小小的电站。这种路灯不用外接电源,既环保又节能,在无风无光的情况下,该路灯也能确保4~5天的照明。”李世江说。

  除了风光互补路灯之外,在多氟多光电分公司的产品展示大厅,还展示着形状各异、五彩缤纷的各种LED照明产品:投光灯、筒灯、射灯、面板灯、灯带、蜡烛灯等交相辉映。这些LED照明产品具有高效发光、清净无噪声、无紫外线、牢固、寿命长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商业效果展示、家用照明装饰、工业节能照明及生物照明等领域。

  比如LED工矿灯,这也是多氟多除了铝用氟化盐之外,为有色金属企业贡献的又一更富节能增效价值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传统的工矿灯以高压钠灯居多,功率一般为250W、400W,而120W的LED工矿灯就足以满足同样的照明需求。以100盏LED工矿灯和传统高压钠灯相比,目前多投入12.65万元安装LED工矿灯,5年内可以节约电费58.53万元,而且LED灯寿命长久,5年内可节约后期维护费用6.42万元,投资回报5年净收益52.3万元。若全国有色行业所有的工矿企业都改用LED工矿灯,那将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LED灯节约的电费和后期维护费用远远小于传统照明,尽管目前LED灯离走进千家万户还有一定距离,但我们充满希望和自信,我们的推广工作正从焦作做起。一是通过对焦作市78条背街小巷的改造,目前有近400盏灯已经换成半导体照明。二是在焦作市选择两条主干道为试点,把原有的照明换成多氟多的LED灯。我们运作的模式就是由多氟多进行更换,市政府不用投入资金,只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到最后通过节约的电费来偿还改造的费用。多氟多立足当下,从焦作做起,向全国乃至全球进行推广。到那时,多氟多‘氟通四海、锂行天下、硅达五洲’的梦想就一定能成为现实。”李世江说。

  说起未来的发展,有人信心满满,有人杞人忧天。科学地讲,我们无法精准掌控未来,但可以为未来发展努力夯实基础。

  多氟多现在所做的创新,均瞄准三个方面。一是围绕氟资源综合利用,实现氟化盐规模化、高效化。二是依托电子极氟化物,实现锂电池及材料精细化、高质化。三是以氟为媒介实现硅产品系列化、高端化。李世江经常说,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其实这就是创新之路。世界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没有了路。这是雷同之路。要走就走创新之路。

  创新沙龙寄托着多氟多人无限的创新梦想。多氟多在创新的道路上必将越走越远。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