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冬
春节将至,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相继开展送温暖活动,将米、面、油等生活物资送给困难群众,帮助他们度过春节。在我市已运行近10年的慈善爱心超市,发挥了怎样的救助作用呢?连日来,记者对我市部分社区的慈善爱心超市调查发现,慈善爱心超市已然成为慈善部门发放物资的存储仓库,鲜有社会捐助。
在山阳区太行街道宏兴社区慈善爱心超市,货架上放置着各式各样的旧衣物和几本图书,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则一概没有。据该社区工作人员张惠介绍,超市运行已经4年多,除了每年接受市慈善总会捐助的物资外,还有山阳区文体局捐助的一些衣物。物资实在不够发放时,就向辖区的企业“化缘”,社区也会想一些办法,比如变卖一些废旧报纸等筹集资金。
山阳区太行街道有4个社区,除了宏兴社区外,华盛社区也有个慈善爱心超市。不过,华盛社区的慈善爱心超市不在社区内,而是利用社区旁的一家日化商店的柜台摆放物资。
“社区的办公条件十分有限,利用商店的柜台办爱心超市也有个好处,周末放假时,困难群体可到商店领取物资。”1月24日,华盛社区党委书记郝小霞告诉记者,“快要过年了,辖区困难居民也在等待着救助物资,居民的申请表已收到了十几份,慈善部门的救助物资已送到了太行街道办事处,我们下午会为困难群众发放。”
谈起超市运行情况,郝小霞说,超市的物资主要是慈善部门每年一到两次的捐助,也有辖区居民捐助的旧衣物,却很少有人来领取这些衣物,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很受困难群众欢迎,但却没人来捐。
解放区七百间街道陶瓷路社区慈善爱心超市是我市运行较好的慈善爱心超市之一。在这间超市的货架上摆放着牙膏、洗洁精等数十种日用品,米、面、油则放置在超市的空地上。
“社区的慈善爱心超市也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困境,我们通过举办邻居节等一些活动,提高了社区关注度来获取物资。比如,慈善爱心超市同时还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许多家长带着孩子给超市捐物捐资,开展勤俭节约和互助友爱言传身教活动。辖区小学还组织青少年爱心服务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慈善爱心超市帮忙整理发放物品。”陶瓷路社区副主任晋哲说,“加上慈善部门和辖区企业的捐助,物资基本上还够用,但是离慈善爱心超市建立的初衷还有不小差距。”
据了解,我市开设慈善爱心超市就是为爱心单位和个人搭建捐助平台,用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帮助更多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最初设想是,所有的物品都是一个爱心价、一个市场价,赢利的部分用来补充新物品,滚动式发展。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社会捐赠绝大部分是衣物、书籍等,而生活困难群体需要米、面、油等,这些主要依靠慈善部门捐助,慈善爱心超市缺乏市场化运行的物质基础。
市慈善总会办公室副主任史海金告诉记者,慈善爱心超市之所以沦为物资仓库,与缺乏“造血”功能有关,目前,我市慈善爱心超市运转物资主要来源是慈善总会的捐助,而外地不少经营好的慈善超市都是走市场化道路,有的是与大超市合作将超市部分物品低价请慈善爱心超市代销,有的慈善爱心超市真正按超市经营管理,有专门的收银台、引导员,采取现金交易。总之,慈善爱心超市要想摆脱困境只能走市场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