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帆 摄影报道
1月19日,在孟州市化工镇云水村“324科学馆”,记者见到了刚刚完成《我爱你,中华》书稿整理工作的傅戊寅老人。
“来,先看看我的‘324科学馆’。”一见面,82岁的傅戊寅便热情地拉着记者的手说,“别看我年纪大了,我也有梦想,那就是办好‘324科学馆’,教育更多的青少年,让他们增长知识、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国梦’奉献余热。”
傅戊寅出生于新安县山区一个中医世家。他1951年参军,成为志愿军的一名军医,并被部队先后选送到洛阳军医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进修。上世纪60年代末,傅戊寅退役回到山区老家云水村当了赤脚医生。
多年的从军经历让傅戊寅始终怀着一颗报国心。长期以来,他一边行医,一边向乡亲们普及科普知识。他在行医过程中发现山区农村传染病很多,严重危害着乡亲们的健康,就萌生了自费普及科学常识的念头。
1982年3月24日,是德国科学家柯赫发现结核杆菌10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傅戊寅自费建立了“324科学馆”,他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乡亲们摆脱疾病困扰,健健康康发家致富。此后,每逢3月24日,他都自费印发宣传单,宣传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知识。
1999年,傅戊寅一家随小浪底库区移民搬迁到孟州市,他便在化工镇云水村重建“324科学馆”。他利用“324科学馆”开辟标本室、图书室、本草纲目展览室、外国医学展览室,将自己收集的植物标本、药物标本、昆虫标本、解剖标本进行展出;他自费聘请石匠,刻制了包括祖冲之、张衡、李时珍等在内的中外科学家名人碑石100多块,建立了名人碑林园区。在此基础上,他又建立了中草药园,种植1000多种中草药。他还利用自己的1万多册藏书,建立了家庭图书室,供村民和学生免费借阅。目前,“324科学馆”已经成为孟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关心下一代青少年教育基地。
“愿历艰辛为祖国,振兴中华不负人。”这些年,傅戊寅把自己的行医收入、退休村医工资以及部队医院发的补助,几乎全部用在了“324科学馆”的充实发展上。他先后获得了“中草药治疗耳聋耳鸣”和“英语单词快速记忆法歌诀”两项国家专利;先后撰写了100余万字的文章,出版了《实用中草药新辑》《种药致富60种》《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青要山》《星叶集》等著作。
傅戊寅在《我爱你,中华》书稿中写道:“要做春蚕去吐丝,甘当蜡烛照人间。”已是耄耋之年的傅戊寅仍在为实现他的“科学梦”“中国梦”不懈追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