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科所 慕小永
多年来,“择校热”成为困扰教育发展的一个难题,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种现象。尽管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每年到开学阶段,还是有一些人费尽力气托关系、找熟人,想把自己的孩子弄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学校。这就造成了两个极端:一方面好的学校拥挤不堪,“大班额”现象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差的学校冷冷清清,招不满学生,浪费资源。这种现象令教育行政部门头疼,也遭到社会各界的非议,好学校无法招架,差学校怨声载道。
然而,“择校热”现象尽管多方诟病,但依然是年复一年地客观存在。细细想来,这必然有它存在的多方因素。谁不想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家长想让孩子上好学校的愿望无可厚非,只要学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家长让孩子择校的愿望就不会停止。简而言之,正因为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不了更多孩子上好学校的愿望,才出现了“择校热”。
针对这种顽疾,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破解择校难题。
如何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破解择校难题,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实施集团化办学就是一个好的方法。
集团化办学就是以一所名校为龙头,和一所或几所弱校组成共同体,即名校集团,集团内部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教师,其他设备资源共享。为了消除集团化办学后各个校区“两张皮”的现象,可以实行学段分区,比如小学一、二、三年级可以在一个校区,四、五、六年级在另一个校区,这样就做到了真正地融合和均衡。集团化办学的本质和目的是以强带弱,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也为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提供了物质条件。
当然,真正实现集团化办学还需要大量细致的工作要做,比如集团结对学校的合理确定,学校新班子的组建,教师的统一调配等,特别是集团化办学的效果最终要达到“以强带弱”,而不是“强的也变弱”。这些问题都需要实实在在去研究和解决,但只要有了第一步,我们有理由相信,破解择校难题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