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 |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蛇年灯笼“重出江湖”
重复利用节日增彩
市人大代表武云14年结400户“穷亲”
省检察院领导慰问
武陟县检察院困难干警
义务调解促和谐
解放区千余名党员干部
下基层送温暖
农家书屋助农民致富
流动人口接送车
传递浓浓故乡情
图片新闻
我市将启动小汽车号牌号码
天山脚下谱写“边塞新曲”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荣玲
义务调解促和谐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王秋生 李子文

  在孟州市大定街道东关村,一提起赵荣玲,几乎所有人都会敬佩地竖起大拇指。他的过人之处在哪里?村里人又敬佩他什么?日前,记者在对赵荣玲的采访中找到了答案:他付出不求回报,义务调解无怨无悔;他退而不休,始终坚守着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责任。

  “大家坐吧,我把上个月调解的案例整理一下,马上就好了。”记者走进该村民事调解中心,正巧碰见赵荣玲在这里值班接访。他一边忙碌着,一边笑着对记者说:“民事调解工作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有爱心、诚心和耐心,再棘手的问题也能被化解。”

  赵荣玲走上民事调解的路,还要从1986年说起。那一年,从国企内退的赵荣玲回到老家东关村,当时村里只有一个负责民事调解的干部,除了民事调解外,还负责村里的其他工作,民事调解工作开展得不太好。当时的村干部找到了为人正直的赵荣玲,想请他协助村里的民调干部开展民调工作。没想到,赵荣玲不仅一口答应村干部的请求,而且表示不要任何报酬,义务为村里和乡亲们服务。就这样,赵荣玲义无反顾地走上义务民事调解之路,一干就是28年。

  去年6月,村里计划建设一个便民服务中心,将原来陈旧的老年活动中心、民事调解中心等集中在一处。赵荣玲得知情况后,不仅主动垫付了2万元建设资金,还积极将村里的老年协会会员、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等发动起来,壮大了村里的民调队伍。

  28年来,赵荣玲一共调解了多少民事纠纷,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他义务为村民调解纠纷,难免得罪一些人,家人和亲戚朋友常劝他别干这出力不讨好的活,但赵荣玲总是反驳他们说:“我有退休工资,干调解不是为了报酬,只是觉得,作为一名老党员退休后应该为村里做点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