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振国
对于焦煤集团来说,瓦斯无疑是制约安全发展的最大“拦路虎”,在现有的13对矿井中,有10对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主采煤层瓦斯含量每吨最高达32立方米,对安全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彻底消除瓦斯威胁,焦煤集团将瓦斯治理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从管理到技术全方位加大力度,使瓦斯治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3年,焦煤集团杜绝了瓦斯超限现象,在10对区域瓦斯治理矿井中,有8对实现了采掘平衡,不仅确保了安全生产,而且为应对危机奠定了基础。
治理方式:从短兵相接到和风细雨
焦煤集团是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的瓦斯重灾区,治理任务重、难度大。为此,焦煤集团把“区域不消突不进煤层”作为瓦斯治理的原则,把瓦斯抽采不达标,不安排采掘作业作为生产组织的前提,健全瓦斯管理体系,多系统联动,保证区域瓦斯治理所需的人、财、物及时到位,彻底改变原有“短兵相接”式的瓦斯治理方式,把以本煤层治理为主的区域治理措施转变为以底板穿层抽采为主的区域治理措施。同时,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矿井防突技术管理体系,加强矿井防突队伍建设,并根据区域瓦斯治理需要,优化通风系统、抽采系统、供电系统、压风系统、提升运输系统,为区域瓦斯治理提供保障。瓦斯治理方式的转变,使焦煤集团瓦斯超限现象大幅下降,瓦斯治理的过程也变得和风细雨,实现了安全治理瓦斯的目标。
焦煤集团还在高突矿井的考核上,改变以煤计资的考核办法,重点对瓦斯治理矿井抽采达标煤量、瓦斯抽采量、抽采浓度等指标进行考核,调动了各单位治理瓦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高突矿井步入良性循环,实现抽、掘、采平衡。
科学防治:从虎口拔牙到瓮中捉鳖
焦煤集团原先边采煤边治理瓦斯的方式被喻为“虎口拔牙”,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治理模式不仅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而且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威胁。为实现科学防治瓦斯,焦煤集团紧紧围绕区域瓦斯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打破制约区域瓦斯治理的瓶颈,促进了焦煤瓦斯区域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
封孔效果是煤层瓦斯抽采的关键。近年来,焦煤集团在采取更换封孔材料、深封孔、全长封孔措施后,仍普遍存在封孔不严、抽采浓度低、抽采效果差的情况。为提高瓦斯抽采效果,焦煤集团借鉴国内外封孔技术优点,研制出加压封孔技术,使单孔抽采浓度提高到90%以上。研究推广使用适应焦作煤田的瓦斯综合抽采技术,形成了立体交叉综合抽采体系。研究并强制推广应用密钻孔网格式抽采措施,大幅度提高了煤层透气性。目前,焦煤集团年抽采瓦斯量由原来的1500万立方米提高到1亿立方米,彻底消除了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突出的危险,变“虎口拔牙”为“瓮中捉鳖”,为提高综采机械化率、提高单产单进水平创造了条件。
瓦斯利用:从势不两立到化敌为友
随着瓦斯抽采量的不断提高,焦煤集团逐渐加大瓦斯利用力度,实现了从势不两立到化敌为友的转变,让昔日的“隐形杀手”造福千家万户。
焦煤集团原先只有少量的高浓度瓦斯得到利用,大部分低浓度瓦斯则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为提高瓦斯利用量,焦煤集团改造九里山矿地面供气管路,将东风井泵站抽采的瓦斯输送至西风井利用,日增加瓦斯利用量1000立方米以上;对古汉山矿井下抽采管路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将16采区瓦斯输送至中央泵站,日瓦斯利用量增加2000立方米至6000立方米;对演马庄矿井下抽采系统进行改造,使东泵站恢复了瓦斯利用,日增加瓦斯利用量5000立方米至10000立方米。
焦煤集团还采取井下抽采系统联网改造、分源抽采、增透技术、提高封孔质量、合理布置钻孔等综合措施,大幅度提高瓦斯抽采量和利用量。2013年,焦煤集团瓦斯抽采量突破1亿立方米,利用量达到4800万立方米,同比分别增长7.3%和15.2%,为历史最高水平,形成了以利用促抽采、以抽采保安全的良性循环,瓦斯利用量连续多年居我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