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守住我们的“底线”
说多情
不该有的宽容
真的就是吃个饭
对自己慈悲
《爸爸去哪儿》不如《让爱住我家》
选择北上广还是回乡?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说多情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大年初六,小妹带女儿过来小住,十岁的小儿有了一个很好的玩伴。

  说是玩伴,其实也就是一个刚刚八个月大的小女孩,还不会说话,更不会陪他玩耍,但孩子自有孩子的快乐与幸福。一会儿弹琴给她听,一会儿又拉着她嫩嫩的小手说话,小儿几乎拿出了自己喜欢的所有玩偶,来逗小妹妹开心。说来也怪,小妹妹天生一副恬静摸样,可以整晌地坐在床上静观大家的逗弄,不哭不闹,不言不笑,只是偶尔会报以甜甜的莞尔一笑,让小儿兴奋不已,却又难得酣畅淋漓,故昵称她为“淡定妹”。

  尽管如此,那几日还是成了小儿快乐的时光。只不过,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转眼到了小妹返程的时刻。随着车窗关上,车轮前行,小儿依偎在妈妈身上红了眼圈,流下眼泪。

  多情自古伤别离。那一日,我看到了小儿心中浓浓的亲情。小儿多情,我自认为与他从小的经历和教育有关。小儿两岁时,长他四岁的小表姐为就学方便,来到家里共同生活,在两个孩子共同成长的六年时光里,小儿听到最多的就是“姐姐离开爸爸妈妈在咱家,一定要让着她”。再加上从小儿四岁开始,姐弟两个就诵读《三字经》、践行《弟子规》,“首孝悌,次见闻。兄则友,弟则恭”的言之教,以及“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的行之教,可谓深入其心。

  按理说,人老而多情。那是因为老人经历的多了,见得多了,故而对生命和亲情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看法,懂得珍惜生命脆弱和感慨真情宝贵,也就自然多了一分怜悯之心和血脉亲情。如此多情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否太过沉重?

  其实,这种多情更像是一分情根深种。中国人特别是中原人大都有着一分浓浓的血脉亲情,无论离家多远,总会对那个被我们称作故乡的地方,而魂牵梦绕,而牵挂依恋。如此恋家情愫,更像是一种口传心授的记忆传承,把我们对家的想念和对父母兄弟姐妹的牵念变成了一种记忆,深深地烙在心底,或挥之不去、抹之弥新,或深深埋藏、等待唤醒。

  既然这分多情早晚有一天会重新浮现,交织着、申辩着、迷失着我们或痛苦,或幸福的人生记忆,何不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从始至终就做一个多情的人,肆意表达,尽情流泪。免得有一天,当我们白发苍苍,夕阳有限时,再去做那个慨叹“人老多情”唏嘘者。

  那天晚饭时,小妹打来电话报平安,小儿再次泛起了分别时的伤感情绪。妻子轻轻揽过他说:“现在的离别,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相聚! ”小儿默然点头,似有所思。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