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寻找节日精神的契合点
中国厂商获全球权威反病毒年度大奖
从今年起
元宵月将连续3年“十六圆”
塞浦路斯和谈正式重启
韩国建成投用
第二座南极科考站
3210辆普锐斯汽车被召回
延伸阅读
南非发行曼德拉纪念邮票
环保花灯迎元宵
要闻简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伸阅读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新华社照片,“雪龙”号,2014年2月12日 让南极见证爱情——记“雪龙”号船员投放“爱情漂流瓶” 2月11日,“雪龙”号二副肖志民手捧“爱情漂流瓶”。今年2月14日是农历正月十五,中国元宵节与西方情人节在这一天“邂逅”。2月11日,“雪龙”号上10位船员在浩瀚无垠的南极半岛海域投放了“爱情漂流瓶”,以表达他们对妻子的爱恋、思念与祝福。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雪龙号”船员投放“爱情漂流瓶”

  

  新华网“雪龙”号2月12日电(记者张建松)今年2月14日是农历正月十五,中国元宵节与西方情人节在这一天“邂逅”。11日,“雪龙”号上10位船员身穿白色礼服,在浩瀚无垠的南极半岛海域投放了“爱情漂流瓶”,以表达他们对妻子的爱恋、思念与祝福。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互,只羡鸳鸯不羡仙。”贴在“雪龙”号BBS上的这首诗,引起长年奔波在地球南北两极的“雪龙”号船员的共鸣。

  

  刚刚在上周喜得千金的“雪龙”号第二船长赵炎平说:“分娩、坐月子是女人一生中最脆弱的重要时刻,我不能陪伴在她(妻子黄月琴)的身边,不能在第一时间见到我们的小宝贝,是人生的遗憾。”在漂流瓶里,赵炎平写下了心声:老婆你辛苦了,我永远爱你!

  

  逢年过节,是家家户户喜庆团圆的日子。“我们一家人什么时候能过个团圆年?”这是“雪龙”号政委王硕仁妻子尤莉萍最大的期盼。已执行过15次南极、4次北极科考任务的王硕仁,长年顾不上家,只能靠尤莉萍挑起抚育一对双胞胎儿子的重任。

  

  “雪龙号船员对国家极地事业的奉献,离不开船员家属们的付出和支持。多年来,不能给他们一个完整的家,我们从心底感到很亏欠。”王硕仁说,“许多船员家里过年过节的日子都改了,我们什么时候回家,家里就什么时候过年过节。”

  

  结婚3年来,“雪龙”号系统工程师袁东方没有时间到丈母娘家拜年,妻子刘彦莉即使丈夫不在身边,也非常孝顺地陪婆婆过年,这让袁东方非常感动,更爱妻子。即使远在南极,每年妻子生日袁东方都会委托朋友订一束鲜花送去。

  

  去年11月,“雪龙”号二副肖志民新婚燕尔,还来不及度蜜月,婚房都没有装修好,就匆匆离别娇妻芦瑶来到了南极,这让他感到非常歉疚。“我们都是从外地到上海工作,父母不在身边,她一个弱女子在大城市里立足非常不容易。这一路上,我最牵挂的就是老婆。”肖志民说。

  

  “风雪南极,有颗火热的心在想你,老婆我爱你!”这是“雪龙”号二管轮陈晓东写给妻子张晓凤的真情告白。去年,陈晓东离开9个月大的儿子随“雪龙”号来到南极,航行途中得知做护士的妻子要上夜班,而岳母因故必须回河南老家,儿子实在没有人照顾,非常焦虑。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领导得知后,找各方协调,帮忙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虽然雪龙号上的工资远远不如商业的远洋船,但这里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我的妻子也很支持我留在这里。”陈晓东说。

  

  刚刚步入婚姻殿堂的“雪龙”号三副李铭剑与妻子张欣欣是大学校友,情深意厚。为了爱情,文静娴雅的妻子留在了上海,在这座生活成本很高的城市里与李铭剑一起打拼。两人贷款买了房子,目前每个月还房贷压力很大。但对未来,李铭剑充满信心,他在漂流瓶里写道:亲爱的,让我们两人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实现美好的生活!

  

  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雪龙”号三副张旭德的爱情故事则是船上的一段佳话。在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中,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女队员邢洁登上了“雪龙”号。张旭德与这位踏实、能干、聪明的姑娘一见如故,两人有说不完的话。在考察圆满结束的时候,张旭德也收获了美好的爱情。

  

  “在雪龙船上,我们两人经常一起在晚上吹着海风,看夜空中的星星,一起看绚丽的极光,许下爱情诺言,憧憬美好未来,甚至梦想着今后能到南极来拍婚纱照。”张旭德说:“我在纯净的南极收获的这份纯洁爱情,如果一定要加上一个期限,我愿爱她一万年!”

  

  (来源:新华网)

  

  10岁女孩街头卖鸡蛋饼

  母亲称让她体会挣钱不易

  

  妈妈回应,并非家境所迫,只是希望女儿借此体会挣钱不易,每做一个饼能获2元“提成”

  

  陈家静

  

  倒油,撕保鲜膜,放面饼,不时地用手钳将饼转动,加上绿油油的生菜、辣酱、鸡蛋和火腿,一个金黄、松软可口的手抓饼就出炉了。昨天,在官亭路上,10岁的徐沁在记者面前熟练地完成了做手抓饼的流程,由于年龄小,她拿起手钳时略显吃力。近日,小徐沁独自守摊卖手抓饼的照片被传到了网上,有人对她小小年纪就要挣钱养家的遭遇表示同情。对此,徐沁的妈妈张女士解释称,孩子只是在偶尔帮忙,这么做事希望她体会挣钱不易。

  

  两分钟一个手抓饼出炉

  

  “官亭路上,一个安农大附小五年级的小孩一个人在做手抓饼,小小年纪就开始做生意了……”近日,一则以“小侠们卖煎饼”的帖子引起合肥网友的关注,有网友猜测,女孩是否是家境所迫。

  

  昨天下来四点半,在官亭路中段,记者见到了今年10岁的徐沁,她的话不多,却十分懂礼貌。只见徐沁一人同时做起两个手抓饼,接着倒油,撕保鲜膜,放面饼,不时地用手钳将饼转动,打鸡蛋,放火腿,夹点生菜,抹上新鲜的辣酱,四分钟后,两个金黄的手抓饼就出炉了。

  

  “我们做一个一般一分钟,她是平时在旁边看着学的。”徐沁的妈妈张女士介绍,女儿会做饼是一个巧合,去年暑假,徐沁爸爸需要外出一个月,只剩下她和女儿。有一次,张女士身体不舒服,就在摊位附近的邻居家休息,叮嘱徐沁帮忙看一下摊位,让她意外的是,女儿竟做起饼来,而且也有人愿意买。

  

  “年前我提前回老家,她爸爸回家拿东西,所以就剩她一个人在那做饼,结果被人误以为是她一个人在卖手抓饼。”张女士说,她同时也证实了女儿确实是安农大附小五年级的学生。

  

  做饼有“提成” 最多一次拿近40元

  

  徐沁做饼的事,张女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说,女儿有个坏习惯,有点浪费,“给她买了发卡,觉得不好看便会要钱想重新买;上午买的尺子,下午就会不见,然后又会要重买;用到一半的铅笔只要一丢,就会伸手找家长……”张女士认为,想让女儿懂得珍惜和节约,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她自己领悟挣钱不容易。

  

  从去年暑假到现在,只要摊位人不多,张女士都会将饼交给女儿做,渐渐地,张女士发现女儿浪费的习惯或多或少有了改变,有邻居还开玩笑地说,她家雇佣了“童工”。

  

  张女士说,她家有2个摊位,其中一个地段不是很好。所以只要夫妻二人忙不过来,另一个摊子就会交给女儿“打理”。如今,徐沁和爸妈达成了协议,她每做一个饼,就能得到2元提成,最多一次她拿了近40元,这些钱都交由徐沁自己来管理。

  

  观点

  

  体验式教育被赞有智慧

  

  “我觉得她爸妈的想法很好,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但时间不宜过长,会影响孩子学习。”徐沁的班主任崔老师说。合肥市六安路小学副校长金红也认为徐沁家长的做法非常有智慧,对孩子来说,一个观念形成不能光靠家长灌输,让其亲身参与能让她从实践中得知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孩子才能有深切体会。同时,金红提醒,家长这种有“意识”地教育要把握好度。

  

  对于自己好朋友的特殊“工作经历”,徐沁的小伙伴陈海燕告诉记者,她吃过徐沁做的手抓饼,味道很好,觉得可以自己做手抓饼是件新鲜好玩的事情,对此羡慕不已。

  

  对话

  

  “自己亲手挣的钱,

  

  节日给同学买贺卡”

  

  记者:什么时候、怎么想到自己要做手抓饼的?

  

  徐沁:主要是妈妈身体不舒服时,刚好又有人来买饼,我在爸妈身边看了很久,就想尝试一下,现在看到有人买饼,心里还是有点痒痒的。

  

  记者:做饼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徐沁:有啊,以前只知道用钳子抓饼,不知道转动,客人多的时候就会紧张,担心饼糊了。

  

  记者:一般都是什么时间陪在爸妈身边?

  

  徐沁:作业写完或是节假日的时候,晚上七点多就会回家。

  

  记者:听说你也挣了一些钱,都是怎么管理的?

  

  徐沁:嘿嘿,我会把这些钱都收集起来,等到节假日,用来给同学和老师买贺卡,还有自己需要的文具。

  

  记者:你觉得卖饼与学习知识有什么不同?

  

  徐沁:学习都是坐在教室,而卖饼时会遇到风吹雨打,寒风很刺骨,我明白了要好好学习,学会节约。

  

  (来源:江淮晨报 )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