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智玲
在市中医院有这样一个团队,术前,她们利用各种知识,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得到放松,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术中,她们身穿绿色工作服,和医生配合默契,准确地传递各种器械,认真观察患者的生命指征。这个团队由市中医院手术室的8名护士组成,她们在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半个月前,范先生在市中医院做了腹腔镜手术,虽然和手术室的护士接触时间不长,却在心里深深地记住了这些“绿衣天使”。“我对手术一直怀有恐惧心理,害怕手术失败,心里没底。”范先生说。主管医生通知手术室安排手术后,手术室的护士长李芳第一时间找到范先生,与他进行了详细交谈,了解他的紧张程度,介绍手术室环境及麻醉方法等。慢慢地,范先生放松下来,按照医生和护士的要求,准备迎接手术。
虽然作好了心理准备,但第一次进入手术室的范先生还是对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惧。这时,护士主动和他进行沟通,甚至拉起了家常,缓解其紧张情绪。很快,范先生适应了环境,进入麻醉阶段。麻醉后,护士们全力配合医生工作,并准确执行各种口头医嘱。“手术中,护士耐心地解释了我提出的各种问题,还不断找话题和我交流,缓解我焦虑、紧张的情绪。”范先生说。
一个多小时后,手术成功结束。“范师傅,手术已经结束了,非常成功,您有什么需要尽管说。”听到护士的这句话,范先生心中的大石头算是落地了。随后,护士又认真清点手术中使用的各种物品,准确、真实地填写各种记录单,耐心向范先生解释麻醉后有暂时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并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将他送回了病房。“患者回到病房后,手术室的护士还要进行跟踪回访,了解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情绪以及对手术的满意度,为患者的进一步康复作出指导。”李芳说。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个地方与冰冷、陌生等词语挂钩。“因为特殊,所以对护士的要求也格外高,我们不仅要掌握各项护理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从而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李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