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立公司董事长张铁雷 本报记者 王 言 摄
本报记者 王 言
新春伊始,记者来到河南卓立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最先进的热转印碳带生产车间,只见工作人员拿出一个商品包装袋,把包装袋上的条形码放到机器下扫描,商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经历”马上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
卓立公司的产品很小,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该公司生产的烫印材料和热转印碳带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包装、物流、金融、广告、通信、装饰、制造及机票、火车票打印等领域,占领了国内市场60%的份额,并大量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北美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卓立烫印从70万元起家,用10年时间走完了国外烫印行业50年的路,靠的是坚持自主创新,依靠高科技产品占领市场。”卓立公司董事长张铁雷自豪地说。
卓立公司的自主创新之路曾走得非常艰难,每一个新产品的研发,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刚搞烫印材料的时候,张铁雷用借来的钱买原料,租了一间地下室,土办法上马,边研发、边生产、边销售、边改进。经过无数次摸索,他先后研发出热烫墨轮和热打印色带两种稳定型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分别通过河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和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改写了我国烫印材料完全依靠进口的历史。目前,该公司已累计申请各类专利40多项,取得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20多项,主持起草制定企业标准25个、行业标准7个。由于该公司的创新发展模式和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很难被竞争对手复制,所以在行业内一马当先,始终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卓立公司诞生之时,张铁雷就把“卓立科技、创新未来”作为企业宗旨,把“卓越品质、立业之本,卓尔不群、立马昆仑”作为企业精神,把“打造世界最大的烫印材料生产基地”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起初,为了使公司生产的色带、墨轮等老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他秉持“市场为先导、品质为核心、诚信为根本、创新为动力”的经营哲学,多次组织商务人员到国内市场考察,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等大中城市设立配送中心和办事处,积极开拓和占领国内市场。我国加入WTO以后,他立足国内,放眼国外,积极与世界烫印材料行业巨头美国ITW、德国库尔兹等跨国公司加强业务联系和技术交流,派员工前往上述公司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尤其是与韩国同行开展全方位合作,在焦作成立合资公司,研发生产国际先进的热转印碳带(TTR)和热升华碳带系列产品,建设全球产能最大的TTR生产线,进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实力。与进口产品相比,该公司的产品价格低廉且质量性能优良,深受国内外客户好评,客户已从2001年的几十家发展到目前的几万家,产品销往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东南亚、欧洲、北美洲,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其中热转印膜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90%。近年来,张铁雷审时度势,自主研发生产BOPET聚酯薄膜,建成了全球唯一的热转印碳带专用BOPET聚酯薄膜生产线,使公司的技术、工艺、装备、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不仅创新技术,更要创新管理。张铁雷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组织架构,科学配置劳动力资源,建立OA网络办公平台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出台成本管理办法,成立审计委员会,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管控机制,不断完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制定员工培训激励机制,广泛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创新活动,形成了科学的人才竞聘管理办法,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该公司高管团队在张铁雷的带领下,分工协作、责任到人,使企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飞速增长。近年来,该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河南省十佳科技型最具创新力示范企业、河南省创新型企业、河南省百高企业、河南省新材料行业20强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荣获2012年度焦作市市长质量奖。
谈及企业的发展,张铁雷表示,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有力支撑。卓立公司将坚持主业不动摇,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契机,立足焦作这片热土,通过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和跨国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增强上下游配套能力,依托焦作新区韩国工业园,逐步实现3年内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年内建成烫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10年内建成世界烫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