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天津2月17日电 (记者张建新) 17日是天津市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虽然是毕业班的学生,但南开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二班的纪滢小同学今年却感觉轻松了许多。
这学期,她的课表由以前的每天8节课变成了6节课,17时前必须离校,而且每天都有两个大课间,安排了科技文体活动,她和同学们都感到高兴。
今年新学期开学前夕,天津市教委再次出台新规,严控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严禁补课,严控作业数量和考试次数,给中小学生减负,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
天津市教委此次发布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从六大方面为学生减负,包括控制学生在校时间、禁止节假日补课、控制作业总量、控制考试次数、规范教辅材料使用以及落实文体活动等。
减负令首先规定了中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小学生最晚17时以前离校,中学生最晚17时30分离校;在11个法定节日、双休日、寒暑假,全市中小学毕业年级、非毕业年级一律不准补课。这是天津市首次对毕业年级提出不准补课。
减负令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三四年级家庭作业不得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家庭作业不得超过1小时,初中学生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切实保证学生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对于新出台的减负令,家长罗女士拍手称赞:“过去孩子课间除了上厕所都在赶各种作业,回家还有一堆作业,一天下来小脸都锈了,看着都可怜,减负可以让孩子身心得到放松了。”
减负意味着减课,会不会影响学习质量?这是许多家长的质疑,也是减负难以推行的原因。天津市汇森中学副校长周育新说,学生减负,学校和教师的负担却增加了。我们不靠给学生加班加点,靠教学改革,靠教科研,靠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