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抓反腐倡廉建设要做到“六问”:讲廉政道理时,先问问自己是否学懂弄清真信了;提廉政要求时,先问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以身作则;抓廉政建设时,先问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一岗双责”;督查廉政工作时,先问问自己落实到位了没有;批评处理别人时,先问问自己是否有责任;出现重大案件时,先问问自己是不是亲自协调推动处理了。
——摘自市委书记孙立坤在市纪委十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
骏马追风扬气魄,寒梅傲雪见精神。
市委书记孙立坤在市纪委十届四次全会上指出,党政一把手既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又是领导者,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渎职,不认真抓就是没尽职,抓不好就是失职。
作为领导干部,不仅在谋篇布局、干事创业上是一把好手,还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把好手;不仅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确保政令畅通,还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切实担负起“一岗双责”的重任。
“一岗双责”,需要的是领导干部的担当、忧患和表率。
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些单位,有些领导常常是该说的话不说,一味敷衍;该干的事不干,推诿扯皮;该负的责不负,谨小慎微,生怕树叶掉下来砸破了头。
“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一味“避事”“躲事”,在其位不谋其政、任其职不尽其责,当是莫大耻辱。
在有的人看来,官场不仅要慎言,还得慎行。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更不能做。一些领导之所以不以避事为耻,骨子里是私心杂念在作祟,缺乏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有的怕得罪人,不愿担当;有的缩手缩脚,不敢担当;有的安于现状,不肯担当;有的推卸责任,不去担当。
有岗无责,有责不担,再好的制度措施也会变成“纸老虎”“稻草人”。
“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一些人在腐败泥坑中越陷越深,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其出现违法违纪苗头之时,领导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此网开一面、法外施恩,表面上是“保护”了干部,实质上是掩盖了问题,以至于积弊渐深,最终积重难返。
当领导就要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要敬畏纪律、敬畏职责,常念“紧箍咒”,构筑“防火墙”,织密“监督网”,架设“高压线”,坚持抓早抓小,有病马上治,发现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这才是对事业的真正负责、对干部的真正爱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就是要有坐在火山口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好人主义盛行,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之间包着让着;发现问题,该指出的不指出,该批评的不批评;出了问题,该处理的不处理,该追责的不追责。殊不知,不抓不管,出了事自己也逃脱不了干系。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律人必先律己。一把手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就要率先垂范,带头廉洁自律,管得住自己,守得住阵脚,经得住检查,真正起到以德养廉、勤俭守廉的榜样作用。要洁身自好立标杆,勤奋敬业树形象,一身正气腰杆硬。领导干部只有为官清廉,光明正大,才能不受蒙蔽,明辨是非;只有一身清白,大公无私,才能处事公正;只有自身行得正、坐得稳,才能产生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领导干部就要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精神,对分内之事,尽职尽责;对困难之事,攻坚克难;对棘手之事,善于解决;对突发之事,挺身而出;对失误之事,勇于面对。时刻保持清醒忧患,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只有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了,我们才能真正赢得民心。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