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自筹资金500余万元,为乡镇卫生院购置彩超机、X光机、自动分析仪等大中型医疗设备34台(件)。集中财力、人力对乡镇卫生院的门诊楼、住院楼进行了全新改造,卫生院内全部硬化、绿化、美化,病房内病床、床单设施全部更新。职工餐厅内冰箱、餐具、消毒柜、茶水炉全面升级,13个老式厕所全部改造成水冲式,全天候保洁,达到甚至超过了县级医院的水平,为病人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为医生提供了舒心的工作环境。
为了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县卫生局成立了医改办公室,对乡镇卫生院的业务一月一考核,一月一通报。2013年,为黄庄、林召两个卫生院辖区群众发放了全市首批居民健康卡。卡内储存群众个人健康信息、医疗记录,还可兼作个人金融卡,充值后也可用于新农合报销,实现个人金融、健康医疗、新农合报销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一卡通”。2014年,该局将把这个“一卡通”便民措施覆盖全县。
温县卫生局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为乡镇卫生院吸纳人才。将社会上有正式文凭、有医师资格证的人员吸收到卫生行业,发挥他们的特长。将正规医学专业毕业、还没有取得医师资格的人员招录进来,由县卫生学校统一辅导、培训,一边工作一边备考,为乡镇卫生院储备人才,目前已招聘专业医师15名,有意向的专业人才32名。同时,该局还组织30名县级业务骨干参加省、市举办的进修培训,组织20名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参加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对424名乡村医生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和知识培训,提高了医务工作者的素质。
加速推进项目建设 满足群众医疗保健需求
走进温县精神病医院,一座崭新的门诊病房综合楼呈现在记者眼前,随行的县卫生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投资1200万元的温县精神病医院门诊病房楼,是去年该县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结出的累累硕果之一。
基层医疗网基础不牢,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卫生医疗保健目标就是空谈。温县卫生局把目光聚焦在卫生项目建设上,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建设投入力度的时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瞄准大项目发展大卫生,谋划实施了一系列惠民项目,2013年,项目总投资2639万元。这些项目中,投资近2000万元的精神病院项目和岳村乡、北冷乡、武德镇、南张羌镇、赵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已经竣工;县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40亩用地已争取到位;卫生监督所和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项目资金已争取到位;林召卫生院病房楼、祥云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和1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县中医院和疾控中心建设等项目进入国家储备库。
全面推进医疗改革 更多实惠让利于民
贴近民生,发展卫生。这是记者在温县采访中感受到的温县发展卫生事业的理念。几年间,该县积极推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看病难、看病贵” 得到有效缓解;强力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药价虚高顽症得到初步遏制,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实惠。仅2013年,该县就累计补偿参合农民131.78万人次,共计1.25亿元。副省长王艳玲在视察温县卫生工作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抓好新农合工作的同时,温县卫生局积极探索解决药价虚高难题,创新实施了“院、企、医、病”四沟通药品采购模式,乡、村两级药品配送到位率达95%以上,全县三级医疗机构共采购药品9029.44余万元,让利群众1532.99万元。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启动了县中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改革,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定了章程,选举出了院长;县人民医院投入500余万元,建成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县二院、中医院、保健院实施了电子病历;“先住院、后付费”模式,让2.8万名在县级医院住院的患者受益。2014年起,该县13个乡镇卫生院将同步实行“先住院、后付费”模式,让这一惠民措施惠及全县群众。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让群众少得病不得病
“公共卫生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大力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医改‘预防为主’方针,使群众少得病、得小病、不得病的根本途径,也是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公共卫生公益性质的重要手段。”温县卫生局局长王红权说。
近年来,温县卫生局把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实施新医改的突破口,积极整合卫生资源,在全市率先成立了65个由医疗专家、护士、公共卫生人员和乡村医生等成员组成的公共卫生服务团队,有计划地定时间、定区域、分期次深入乡村、街道,与群众签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为群众提供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及康复管理、慢性病随访、基本医疗等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全面创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示范村卫生室和示范乡镇。目前,全县符合创建标准的公共卫生示范村卫生所已达141个。计划免疫是群众健康的“铁布衫”,全县7家免疫规划门诊通过了省级验收,9家通过了市级验收,目前正在申报创建免疫规划门诊建设示范县。2013年,该县医疗卫生部门免费为全县2.1万名农村妇女开展了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免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2585对,补助农村孕产妇4335名,共计145.5万元。2013年,该县代表焦作市迎接国家卫计委妇幼卫生年报质量检查,多项考核指标均成绩优异,得到检查组的高度评价。妇幼卫生与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在全省卫生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卫生监督网络,启动实施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聘用卫生监督协管员26名,明确了262名村级信息员,实现了公共场所环境卫生、食品安全、非法行医、职业卫生等卫生监督工作全覆盖。去年,全县未发生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卫生连着民生,卫生就是民生。卫生行业一直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行业。我们要把心思用在推进医改工作上,把精力用在破解难题上,把眼光放在服务民生上,力求在解决医药费用控制和医疗服务能力上取得突破,使群众实实在在得到实惠。”谈到卫生惠民、科学发展,王红权的民生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