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周唐、常畅)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何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昨日,记者从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是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改革创新年,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将在提升监管能力、抓好严打重处、强化风险防范、推进社会共治等方面下功夫,更好地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提升监管能力 打造30个标准化基层检测站所
食品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为真正使食品检测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道坚实屏障,今年我市将着力推进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在着力建设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的同时,推动县级现有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资源整合工作,加强基层站所标准化建设,扶持建设30个标准化基层站所。加快实施监管装备标准化建设,重点加强县、乡两级监管队伍快检设备配备,力争2014年年底县级以下装备配备覆盖率达到40%。
此外,我市还将加快推进市、县区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建成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可追溯体系系统和公共信息服务网站(门户网站),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逐步建立覆盖生产经营、行政监管、社会评价全过程的信息化体系。
继续严打重处 “零容忍”打击食品安全犯罪
去年,我市共侦办食品安全犯罪案件830起,抓获涉案人员1799人,捣毁窝点614个,打掉各类团伙176个,涉案价值达3917万元。
今年,我市将坚持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在日常监管中,增加监督检查、暗访抽查、市场巡查、执法抽检的频次和范围,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同时,深入开展以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白酒、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为重点类别,以农村地区、城乡接合部、学校周边等为重点区域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今年,我市将继续保持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对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实行“零容忍”,严格落实涉嫌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移送制度、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联席会议制度和食品安全犯罪物证检测绿色通道制度,建立部门间高效通畅的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工作机制。继续以制售病死猪肉、假牛羊肉、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加工生产地沟油等违法犯罪行为为重点,加大打击力度,严惩重处违法犯罪分子。
强化风险防范 扩大监测布点覆盖率
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可有效掌握食品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扩大监测范围,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布点至少覆盖50%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域,在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点。
我市还将进一步完善风险监测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制度,加强日常风险评估和应急评估,及时通报发布信息;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数据共享平台,推动风险监测与行政监管的联动衔接。
今年,我市将支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设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推进二维码技术应用,构建从农产品生产、投入品使用、生产加工、终端配送全过程信息数据链,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消费者可公开查询的信息化可追溯平台;推行重点品种和批发市场实施电子溯源管理,形成上下游食品质量安全可查询、可控制、可追究的监管链条和责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