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配铸造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对缸套材质进行金相检验。
本报记者 马允安 摄
本报记者 马允安
2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孟州市产业集聚区的中原内配工业园采访,从一个个普通员工身上感受到了企业主人翁的自豪。
9时30分,记者在该公司研发中心办公室工作人员姚涛的带领下,来到该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该中心副主任高广东如数家珍地说:“我们公司是世界三大内燃机摩擦副生产企业之一,行业率先登陆A股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记者了解到,10多年里,科技创新成就了中原内配的跨越式发展,目前该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信息化500强以及行业内唯一世界500强企业;是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缸套工作组组长单位,负责气缸套行业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河阳牌商标成为行业唯一“中国驰名商标”;成为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康明斯、国际卡车、德国奔驰、瑞典沃尔沃、意大利菲亚特、法国标致—雪铁龙全球采购体系的发动机核心零部件企业,为全球70%以上的知名汽车发动机公司主机配套。
“我们公司的每位员工都很热爱自己的岗位,都为自己是中原内配人而自豪!”小姚告诉记者,2010年,他的工资每月只有1000多元,现在每月能领到3500多元。这得益于中原内配建立的全员终身学习与成长体系。该公司实施了技术职称津贴制度,鼓励员工不断提高学习水平;通过员工免费深造、免费进修MBA、定期出国培训以及与战略合作伙伴实验室、清华大学、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等建立合作关系等,为员工搭建了学习与发展的平台。中原内配建立了以绩效提升为核心的全员薪酬提升体系,员工收入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的基础上每年整体增长幅度在15%以上;实施了“四层五星”的全员职业发展体系,确保每一位员工“各适其所、各尽其能、各建其功、各得其利”。只要员工尽情施展才能,收入将得到梯状增长,最高可达中层以上干部待遇。
“行业的制高点、技术的领先给我们公司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公司投资22亿元的工业园区正在紧张有序地建设,二期工程已投入运行,三期工程预计今年建成,年产能将达到5000万只,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从中原内配员工的口中,记者听到的是数据和变化,感受到的是他们由衷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