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2月27日电(记者段菁菁) 得益于《大闹天宫》《爸爸去哪儿》《澳门风云》和《北京爱情故事》的超强吸金力,再加上《霍比特人2》的票房号召力,截至2月24日,2月份累计票房已突破30亿元,成为我国电影史上首个“30亿元票房月”。
然而,与票房同步保持高涨的是观众对电影本身的吐槽热情。“30亿元票房月”,究竟是电影的胜利还是档期的胜利?
以“日”为刻度的刷新
《大闹天宫》破10亿元、《爸爸去哪儿》冲6亿元、《北京爱情故事》上映首日就跻身“亿元俱乐部”……2月份尚未结束,全国已有6部国产影片票房冲破亿元大关,速度创历史之最。
时间回溯到前几年,仅有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吴宇森等个别导演能入驻“亿元票房俱乐部”,如今,“亿元票房”却在以年、月甚至日为刻度不断被刷新。
以国产电影首日票房为例,2012年《泰囧》以3500万元创了新高,这一纪录保持不到半年,就被《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时代》《私人订制》刷新。而今年2月,新纪录创造者又从《爸爸去哪儿》移交到了《北京爱情故事》手中,达到1.04亿元。
2014年,姜文的《一步之遥》、吴宇森的《太平轮》、张艺谋的《归来》、陈凯歌的《道士下山》、徐克的《智取威虎山》等数部国产大片将悉数亮相,有专家预测,电影票房冲破300亿元将指日可待。
“档期的胜利”
不断增长的银幕数,无疑是“30亿元票房月”的重要推手。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的银幕总数已达1.8万块,仅2013年的增长就相当于整个法国的银幕总数。
与此同时,“春节档”影院里的春运节奏,表明影院建设已深入国内二三线城市。来自艺恩咨询的统计显示,适逢春节大量人群从一线城市返乡,7天长假中,二三线城市贡献了超过83%的电影票房,形成了电影票房的巨大推动力。
更多人将“30亿元票房月”归结为“档期的胜利”。以往,电影档期更多以单纯的时间刻度为依据,但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新的电影档期,已经超越了时间依据——无论是《失恋三十三天》《泰囧》《西游降魔篇》,还是《大闹天宫》《北京爱情故事》,其成功的重要原因都来自对观众心理需求的深入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投其所好”的创作和营销。
票房并非电影的全部
“30亿元票房月”市场将对中国电影产业带来什么影响?对此,业界观点并不统一。“一般人往往只看到最直观的票房数字,但这不是电影市场的全部。”北京新影联总经理黄群飞说。
与票房同步保持高涨的是观众的吐槽热情:《大闹天宫》上映以来剧情和特效饱受诟病,《爸爸去哪儿》更被称为“不是电影的电影”,《北京爱情故事》上映后,批评其刻意和稚嫩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中国电影如今在票房上获得的成功,不能认为是电影艺术的成功,只能视为在适逢其会的市场环境下电影营销提升的一个标志。”影评人兰波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虽已走上良性轨道,但仍需要中国电影人创作出更多高品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