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岳 静 孙 军
还有六个多月,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就要在我市新体育中心盛装开幕,经历四年等待的焦作人,将目睹省运圣火熊熊燃起的盛况。
这是焦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体育盛会。它,饱含着焦作人无限的热情,也倾注了焦作人无数的心血。“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倾全部热情,办精彩省运”,是四年前焦作市委、市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从四年前申办成功的那一刻起,我市便开始与时间赛跑,以“绿色省运、快乐省运、全民省运”为目标,从场馆建设到配套服务,从运动员备战到志愿者培训,力求各项筹备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我市上下一心、通力合作,人人以奉献一场无与伦比的盛会为己任,扎实有序地推进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
组建有力的工作机构
成功申办省运会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市政府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三年将省运会筹备工作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确保各项筹备工作落到实处。2013年5月,我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政委、指挥长的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焦作市筹备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一室七部”,即办公室、财务部、新闻宣传部、备战竞赛部、安全保卫部、组织人事部、综合保障部、环境整治部,各部(室)负责人均由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担任;印发了《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筹备工作总体方案》,明确了各部(室)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形成了坚强有力、运转高效的组织体系,确保了筹备工作高效率、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目前,办公室已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确定了专职联络员,建立了例会制,筹备工作全面展开。
建设一流场馆设施
体育场馆建设是我市筹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满足省运会对体育场馆的要求,我市按照“合理布局、辐射县区、满足省运、便利运营”的原则,确定省运会场馆建设项目20个(新建场馆14个、改造场馆6个)。其中,新建省运会主场馆——焦作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投资概算13亿元,占地面积1156亩,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一座36000座的体育场、一座8000座的体育馆、一座1200座的游泳馆以及全民健身中心(乒羽馆)等,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体育场馆。
全面提升办赛能力
四年一届的省运会是全省规格最高的大型综合性体育盛会。为全面提升办赛能力,2012年以来,我市先后承办了第七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2012年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剑)交流活动、第二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大会健身球操交流活动等大型体育赛事,为承办省运会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2013年,我市又承办了省运会资格赛,承接青少年组项目13个,参赛人数达5465人,对7个省运会场馆进行了测试运行。同时,我市还统计了省运会所需竞赛器材设备,提前做好了器材设备的购买、租赁等工作;建立了焦作市裁判员资料库,为各项目竞委会储备专业人才860名;对全市具有较强接待能力的30多家宾馆酒店进行了实地调查,统计床位总数5900余张,基本可以满足省运会需要。
营造浓厚省运氛围
本届省运会增加了首届全民健身大会的内容。省运会筹备工作启动之初,我市坚持“全民参与、省运惠民”的理念,积极创建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大力营造人人“关心省运、支持省运、参与省运”的浓厚氛围。市政府继城乡群众体育设施全覆盖之后,进一步健全完善全民健身“场地、活动、组织、服务”四大网络,积极打造“10分钟体育健身圈”。市体育局深入开展了“全民健身与省运同行”“人人是形象、增辉省运会”等主题活动。焦作日报、焦作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设了《省运周刊》《省运专栏》等栏目,联合组织了“市民看省运”系列活动,让群众直接走进省运会场馆建设工地、训练场,和运动员、教练员零距离接触,亲身体验竞技运动的魅力。省运会期间,我市还将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展示活动,让我省青少年体育、老年人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同台展示,让普通百姓既当观众又当运动员,融入省运、参与省运,共享体育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营造优美城市环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承办省运会为契机,大力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开工建设了郑焦城际铁路、城市水系、环城快速通道、北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新改扩建城市道路28条,特别是对省运会主场馆周边道路全部进行了拓宽改造。同时,我市还积极开展背街小巷治理、精品管理路创建等城乡环境整治行动,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力争以优美的环境、整洁的市容、良好的秩序、崭新的面貌迎接省运会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