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山阳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山水记
三月,想起雷锋
春红的优越
太行云鹤图
又是一年采蒿时
美丽女人,
请停留在我的诗歌面前
情殇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3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是一年采蒿时

作者:□张 颖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立春后的一场大雪,下得飘飘洒洒、酣畅淋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湿润。雪过天晴,正是河边采蒿的好时候,野菜中我最喜欢——白蒿。每年初春,去黄河滩采蒿是我的一大爱好。黄河滩视野开阔,空气新鲜,可在旷野中游走、奔跑,可暂时忘却尘世间的一切烦恼。

  北方的正月,水瘦山寒,万木尚处萧条之中,去冬,华北干旱,干枯的植物得不到养分,也懒洋洋的,没像往年春天那样纷纷地、欣欣然睁开了眼。今年的正月,过了元宵节白蒿才刚刚发芽,寻觅半日只采到几颗。采摘白蒿也得有一定技巧,需掌握其习性。它以两种方式再生:一种是蒿的种子随风飘落,随遇而安,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但这种白蒿一般长到二月才能采摘,正月里的苗太小,小到无法辨认,就如韩愈所言“草色遥看近却无”;一种是从蒿的根部发出的嫩芽,这种嫩芽需“拨云”方能“见日”。远看是一片黄枯的蒿草,这些蒿草大都有两三尺高,有的还相互纠缠生长在一起。面对此景,需蹲下身子,睁大眼睛,只要从乱蓬蓬的黄叶中看到一点绿,那便是刚探头的白蒿。戴上手套,连根拔起,你会摘到一簇绿意盎然的蒿朵。这种采摘方法虽然艰辛,有些划拉,却能看到希冀。劳作一晌,能采摘两三斤。

  白蒿,学名茵陈,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以保肝、护肝的药性闻名。一到春天,吃茵陈、喝茵陈茶已成为家乡人的一大习俗。我们这里盛传一则谚语: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拔掉当柴烧。中医虽讲“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茵陈当柴烧”,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地居民还是更迷信正月的茵陈,认为正月的茵陈药性最好。

  白蒿是我们当地人的习惯称呼,因其叶子绵软如茸,绿中发灰发白,气味芳香而得名。伴生的还有一种青蒿,颜色青绿,味道苦涩,外貌和白蒿极其相仿,就似一双孪生姊妹,不太熟识的往往会拔掉当菜吃,青蒿仅仅是一种野草,是不能食用的。

  春天是保肝、护肝的最佳季节,所以一到春季,注重养生的、肝脏不好的以及长年战斗在酒桌上的人们就开始变着法子食用茵陈了。正月的茵陈,因药效好,株叶小,大多晾干后当茶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茵陈茶。泡茵陈茶可繁可简。可开水泡捂,可沸水冲煮,稍讲究点的在泡茶时添10余粒枸杞,加三五颗大枣,去核撕碎,泡出的茶绿中泛红,清香浮动,不仅保肝去湿且益气补血,细细咂摸,唇齿留香。于是,我常将新鲜的茵陈反复淘洗,荫干后装进透气的袋子,泡茶时直接抓一把,加上喜欢的“佐料”,也省去了洗茶环节。即使到来年青黄不接时,仍有库存可供。

  二月的茵陈,朵大,叶茂,做白蒿蒸麦饭是最好不过的了。区区一碗蒸麦饭,看似简单,其麻烦程度不亚于雕龙画凤。把茵陈精捡细摘,除去黄叶败叶,剪掉根部,用清水淘洗七八遍,之后平摊在竹筐里淋去水分,不过也不必淋得那么彻底,叶子只是湿漉漉的样子就开始筛入面粉,不多不少,刚刚能薄薄裹上一层即可。放入食盐、花椒面、葱花搅拌均匀,大火蒸8~10分钟出锅。麦饭好吃不好吃,关键是提味儿的调料,细细地剁些蒜苗或者榨点蒜汁,淋点香油,最好再掰几段干辣子,热油炸一下,顿时,满屋都飘荡着茵陈蒸熏后的芬芳,滋味悠长、绵延起来。如果陆游活在今日仍会吟诵:“日长处处莺声美,岁乐家家麦饭香。”

  白蒿,写在书上只是一种植物,长在河滩只是一种野草,泡在水里只是一种饮品,放在我心里便是一片绿荫……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