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水涛
本报通讯员 王秋生 赵彩虹
村中街道平坦干净;道路两边的绿化带修剪整齐;村文化中心大院内,村民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散步……近日,记者一走进孟州市化工镇海头村,就看到了一幅幅美丽和谐的乡村图画。这一切,得益于该村的领头人——海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正才。
自从上任那天起,马正才就牢记肩上的责任,一心带领群众致富。
海头村有很多花生加工户,但都是分散经营。为了提高花生加工效益,马正才多次与当地土地、电力等部门协调,在该村建立了花生加工区,村里70余户花生加工户被集中到规划区内,进行集中经营。海头村由此成为孟州市有名的花生加工专业村,外地客商慕名而来,花生加工销售市场逐渐扩大,效益不断提高,从事花生加工的农户每户年均增收一万多元。
村民富裕了,马正才又把改变村容村貌、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当成头等大事。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他多方争取资金,使该村建成了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村文化中心;对所有街道进行了硬化、亮化,对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美化;整修了排水沟,实施了电网改造;新打了饮水深井,更新了自来水管道。
群众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马正才便寻思着让大家的精神生活也丰富起来。在他的带领下,该村依托文化中心,置办了锣鼓等器乐,成立了舞蹈队和女子锣鼓队。每年春节,该村都要举办农民运动会和农民戏曲大赛;每年的重阳节,该村都要评选“好媳妇”“好公婆”“五好家庭”,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礼品。
“咱是党员,就得给老百姓办事。群众富了,咱就赚了。”面对群众的称赞,马正才没有满足,而是积极谋划下一步的工作:借助海头村被焦作市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有利时机,通过以工养农、以农补工,带领海头村加快脚步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