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共青团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 全市共青团工作思路
“争当志愿者 共建美丽焦作”
主题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生命,因奉献而变得美丽
事迹报告人员简介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3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命,因奉献而变得美丽
——“争做美丽焦作人”优秀志愿者事迹巡回报告会侧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岳 静 实习生 宋伟宏

  他们是这样一个群体,有的身残志坚,胸怀大爱,用奉献回报社会;有的致力于公益教学,用爱心铸就成才梦想;有的心系农民工子女,四处奔波,在图书流转中传递爱心;有的传承中华美德,主动帮助孤寡老人,用自己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有的致力于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用志愿者的微笑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3月4日上午,在第十五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即将到来之际,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的邀约下,谢谨如、邓福平、杨常珍、张荣举、杨应芬五位优秀志愿者齐聚焦作师专报告厅,以自己的感人事迹感染更多的人关注志愿者事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队伍。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从他们真挚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的那种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

  “我们所做的都是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情。”说这话的叫邓福平,是“爱心港湾”残疾人服务队的队长,这支队伍成立于2007年,目前成员已有120人,他们虽然身患残疾,却毅然站在了为别人服务的志愿者行列中,始终坚持每两周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收音机、电风扇、洗衣机、缝纫机、电视机、自行车、电脑、手机、手表等一件件不响、不转、不走、不能用的家电和物品在他们手中“死而复生”。

  “人的一生很短暂,能做一点小事帮助到别人,就能感到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邓福平告诉记者,每次参加志愿服务,都是对身心的一次洗礼。在一次次的志愿服务中,有无数感人的瞬间,更多的志愿者从参加志愿服务中获得了肯定,实现了从“我残疾,我痛苦”到“我服务,我快乐”的转变。

  “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少花钱多看书,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看到书。”这一直是杨常珍的追求,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干的。1997年,杨常珍随丈夫来到焦作打工,由于幼小时读书梦的破碎,让她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为了让城市里孩子的图书资源得到流转,让农民工子女、农村孩子有书看,她和志愿者整日奔波在各个学校和社区收购图书,并将这些图书经消毒、清理后,再到各个学校开展换书活动,同时把收到的一部分图书免费送到农村学校和在我市各个工地工作的农民工子女手中。很多次运转不下去,她都是靠卖破烂来维持换书活动的。“不管多苦多难,我都会坚持下去。因为这是一项充满意义的事业。”杨常珍坚定地告诉记者。

  “现在事业做大做强了,总有人问我为什么不买辆好车,可是我知道,买一辆好车的钱能够帮助很多的老人。”杨应芬自幼家境贫寒,在爷爷、奶奶的关心下长大成人,创业成功后,她始终心系老人。2010年,她为博爱县所有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每人买了一身棉衣、棉鞋,让老人们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2011年,她又拿出了4万多元为全县363位孤寡、五保老人,每人买了一身保暖衣。平时只要一有时间,她都会带着礼物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有时候我有事耽误了去敬老院,总有老人关切地打电话问我是不是有什么事了,怎么不来了,这样的牵挂就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理由。”杨应芬告诉记者。

  报告会气氛热烈而感人,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焦作师专语文教育专业大一学生陈美告诉记者,听了报告会她很受触动,感受到志愿者服务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社会因为志愿者的存在而变得更有爱更和谐。“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希望能够成为志愿者服务队伍中的一员。”陈美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