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凯明
“看我家的猪圈,猪粪全流进了沼气池,不但没了臭味,粪便还派上了大用场。再看这边的厕所,以前都是露天的,既不卫生,也不方便,现在既干净又方便。过去做饭烟熏火燎不说,一顿饭做下来最起码得一个钟头。现在我用沼气做饭,一二十分钟就把饭做好了,干净又省时。”一位村民说。
“我家用水可是一点没浪费,淘米水用来洗菜、浇花,洗衣服的水攒着冲厕所。”另一位正走路去上班的政府公务员说,“我去年买了一辆车,但平时上班都走路,这样既节约能源又锻炼身体,遇到节假日几个朋友出去游玩,也都是拼车出行。”
这是2月27日,记者在新区阳庙镇采访时的见闻。现如今的阳庙镇从机关干部到农村百姓,倡导节约、文明生活蔚然成风。
在该镇机关大院,到处可以看到低碳生活的影子,水、电、油、气都精打细算,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少用打印机,尽可能减少印刷品和纸质件的使用,打印材料的纸要正反两面使用;镇机关通过群发短信下发会议通知;自觉关闭不使用的办公设备电源,办公室、办公楼道和公共场所节能灯做到人走灯灭,节约用电;鼓励工作人员骑自行车、“拼车”上班,力争做到低碳环保。
记者发现,在阳庙镇,随处可见老百姓的屋顶上安有太阳能热水器。聂村村民李大爷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用太阳能热水器好啊,做饭、洗菜、刷碗、洗脸都可以用上热水,既方便又省了烧开水。”
该镇党委书记赵洪波说:“我们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干部群众树立节能减排意识,出行骑自行车、机关低碳办公、农村建沼气池、使用环保节能器,倡导文明节约新风尚。”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