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九龄小儿趴在客厅草绿色的地毯上,双手托腮,两脚翘起,非让我给他拍照留念:“我要回忆一下童年,瞧我萌不萌?”
那一刻,我忍俊不禁之余,亦不由思索小儿卖萌之况味。
萌者,本从艸而明声,谓草木之芽也。却因流行于网络,喻指样貌可爱、讨人喜欢之意,并引以为“卖”字之张扬,而大行其道,处处得萌而卖乖。
卖萌当然无罪。即或人已老去,如因童心未泯而卖萌,亦当令人敬佩。比如歌手韩磊,这个一向给人严肃大气印象的蒙古汉子,自《我是歌手》第二季开播以来,却因种种可爱之态被网友冠以“萌叔”称号。对此,韩磊不仅自我调侃:“上次听徒弟跟我说过,现在很多人管我叫‘萌叔’,我说叔倒是有人叫,哪个萌啊?是不是启蒙的蒙。什么叫萌,是不是就是傻憨呆?”并坦言“这个称呼很好,很生活”。
好一个“很生活”!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里有句话,叫“庸俗而深情的生活”。尽管我也以为深情的生活不能免俗,确曾担心过对小儿的童蒙养正之教育,是否会扼杀掉孩子的童心。《易经》有云:“蒙以养正,圣功也。”若以此强调孩童时期的教育,对于人一生的品格塑造起着怎样的决定性作用,那么,蒙童与萌童,是否真的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其实,就连我们最尊敬的孔老夫子,也并不是一个不懂生活、严肃呆板的小老头,而是一个有着精致生活情调、风趣幽默性情的很萌、很可爱之人。在饮食上,夫子真可谓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并有着独具特色的养生饮食观。孔子提倡“十不吃”———“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祭肉)出三日,不食之矣。君赐腥,必熟而荐之(生不食)”。您看,老夫子不仅讲究食品的干净卫生,还注重菜肴的艺术性,必须要求色﹑香﹑味﹑意﹑形﹑养的结合,不是诗意生活,又是什么?
在生活中,夫子亦不乏幽默与风趣。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您看这话,实有过分,夫子与弟子郑国走散,本呆立城墙东门本无可厚非。可就有人对夫子的学生子贡如是奚落他:“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不及大禹的三寸。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然而,当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告诉夫子时,这可爱幽默的老头却坦然一笑:“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对,但说我像条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
敢于自嘲的人,总是自信的。谁能说,夫子这话不正是体现了他的大度、学识与智慧。毕竟,能够洒脱如是,定是一个快乐幸福的人。正如我今看小儿卖萌,不由想起清时郑燮的一句诗来:“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