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岳 静 实习生 宋伟宏
盘马弯弓、浴血沙场曾是冷兵器时代无数英雄儿女向往的生活。日前,记者走进市体育训练学校射击馆,亲眼见证我市即将征战省十二运的射箭健儿“百步穿杨”的绝技。
“目前我们的训练重点是完善比赛预案,为比赛中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做好准备。”市男子射箭队教练李有奇告诉记者。李友奇今年27岁,2008年开始在焦作市体育训练学校工作至今,曾带领团队获得省十一届运动会资格赛男子甲组团体冠军。男子射箭队今年将有8名队员参加省十二运会,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2岁,最大的也才19岁。
“日复一日的专业训练是枯燥的,男孩子的性格更容易急躁一点。”李友奇告诉记者。为了丰富日常的训练内容,他常常会创新出一些趣味性强的练习内容,如组织扔飞镖比赛等,这样的训练内容既受队员们欢迎,又有一定的训练价值。
“站一排,开始拉弓!”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同时,李友奇还不忘给队员们下指令。
李友奇告诉记者,他走进射箭这一行源于偶然。由于李友奇小时候身体单薄,家人就建议他选一个体育项目训练,目的是让他每天能跑跑步增强一下身体抵抗力。没想到,这样误打误撞开始专业训练的李友奇,在训练仅仅三个月后就被派到了锦标赛赛场上,根基还未打牢的李友奇输得一塌糊涂,最后以倒数第一名的成绩结束了比赛。
经过这次比赛,李友奇第一次感受到了比赛的气氛。性格不服输的他放弃了最初玩一玩的想法,沉下心开始了专业、系统化的训练。终于,2002年,李友奇在他参加的第二场比赛——省九运会上获得团体冠军。由于个人的这次经历,李友奇在当教练的过程中,十分注意观察队员的心理状态。“运动员比赛时射出的是箭,而运动员是教练手上的箭。”李友奇告诉记者,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需要研究箭的走向,而教练员同样要揣摩每个运动员的心理动态。
李友奇和队员们在训练场上是师徒关系,在训练场外,他们是十分亲近的朋友。他告诉记者,背地里,队员们常常叫他“老李”,而他也一笑而过,“这是队员们对我的肯定。”李友奇告诉记者,每天训练结束后,队员们就开始在微信和qq上群聊,他也会一起加入跟队员们聊八卦,聊趣闻,有些平常没机会、不愿意说出口的话,在网络和手机的那一端可以轻松说出来。
去年李友奇结婚,他还邀请队员来当自己的伴郎。在李友奇眼里,射箭运动蕴含着生活的智慧,“不管目标再高再远,只要瞄准它,做好眼前的每件事,走好眼前的每一步,目标总会有实现的那一天!”而今日的市男子射箭队,正专注于当下,面向未来,要努力在家门口打场漂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