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周唐)近期,随着气温的升高,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加快,我市各医院接诊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增多。昨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疾病监测数据显示,我市流行性腮腺炎已进入高发期。疾控部门提醒学校和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儿童监护工作,尽快为儿童接种疫苗。
儿童多发 3岁至11岁为高发年龄段
据介绍,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以腮腺非化脓性肿大、疼痛伴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腮的危害远非局限于该病本身,更为重要的是,该病可侵犯许多个脏器和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脑膜炎、脑炎、胰腺炎、先天性耳聋等并发症。
“根据我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分析显示,2012年和2013年我市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大幅度上升,发病位次跃居法定报告传染病第七位,部分县市区疫情上升势头迅猛,严重影响了广大儿童的健康、学习和生活。”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原跃礼说,近两年我市流行性腮腺炎呈现局部爆发流行态势,疫情蔓延和流行范围广泛,4至7月发病最多。其中,1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人数的9成以上,3岁至11岁儿童高发,而托幼机构和小学则为疫情高发地。
疫苗免疫率低 免疫屏障未形成
“人群中疫苗免疫率较低,免疫屏障没有形成,是近年流行性腮腺炎高发的主要原因。”原跃礼说,流行性腮腺炎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无感染史、免疫史者普遍易感。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为迅速遏制疫情上升势头,提高重点人群含流腮成分疫苗的接种率,保护儿童身体健康,维持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市疾控中心建议2011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15周岁以下人群,既往未患过流腮、未接种过含流腮成分疫苗的,接种1剂次流腮疫苗;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不足2剂次的,可在儿童入小学前再接种1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
加强疫情监测 落实晨检制度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防护?市疾控中心提醒学校和儿童家长,流行季节在人群密集场所停留时间过长、接触患病儿童、个人卫生较差等,都会导致儿童被感染而得病。因此,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应做到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还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加户外活动,注意合理膳食,保证睡眠。
一旦发现孩子有流行性腮腺炎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确诊后,应立即与健康人隔离,防止传染他人。病人隔离期一般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约3周左右。
托幼机构和学校是发生流行性腮腺炎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的重要场所,市疾控部门提醒,幼儿园和学校要开展病例隔离和消毒处理、晨检、疫苗应急接种等工作。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和零病例报告制度;落实教室、宿舍、活动室、食堂、厕所的卫生、通风和消毒制度;玩具和教具要定期洗涤或擦拭,必要时予以消毒;饮具不交叉使用,定期消毒。
据了解, 我市已制订了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预案,从疫情监测、医疗救治、重点场所防控、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一旦有重大疫情发生,及时采取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