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作华)“老天好像知道今天是植树节,专门下点儿雨来滋润树苗哩。”3月12日,在博爱县柏山镇深山区的一个山坡上,一位双目失明的老汉不停地挥着锄头挖坑,嘴里还说着诙谐的话。这个老汉,就是被誉为“盲人愚公”的璩正茂。
今年61岁的老璩坚守荒山植树造林,如今已15年了。15年来,他一直和老伴儿住在山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分春夏秋冬,不管严寒酷暑,披荆斩棘,挖坑种树。
今年植树节这天,记者再次上山看望这位老典型。
同往常一样,只有在种树的山坡上才能见到老璩。不同的是,他这次种的是皂角树苗。
“为啥改种皂角树呢?这是因地造林的一项改革。”老璩提高了嗓门,“圪针你知道吗?就是荆棘的棘,漫山遍野都是。把皂角树苗嫁接到棘上,不但利用了这种妨碍人走路的灌木,还能收获皂刺,那可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药材哩。”
“皂角和棘嫁接后,利用了棘的耐旱性,不用浇水一年都能长到两三米高,能起到很好的绿化效果。”老璩让老伴儿带路,把记者领到一处山坡上。他摸着一株去年嫁接的皂角树,踮起脚举起胳膊,量着树高让记者看,果然他的手指离树梢还有半人多高。
“最重要的是,嫁接后的皂角树长出的皂刺有手指头粗、一拃多长,比嫁接前产量高多了。”老璩兴奋地说,“2011年,皂刺的价格是一公斤50元,2012年是80元,去年涨到了130元。皂刺从树上剪下就能卖,一个电话打过去,有多少收多少。”
老璩介绍,他是2012年把皂角树和棘嫁接成功的。之前他试了很多方法,芽接、皮接都不行,只有穗接效果最好,成活率高,长得也快。2013年,他嫁接了6000多株,绝大部分都成活了。
“嫁接要等到清明前后才能进行,但嫁接用的皂角接穗春节就开始准备了。”老璩抓起一把半截筷子长的接穗给记者看,他说,这种经过蜡封的接穗已经准备了近2万个,今年春天都要嫁接完。
记者了解到,为了准备这些接穗,也为了山林防火,老璩今年春节又是在山上过的。大年三十傍晚,他才跟老伴儿下山回家,大年初一吃过午饭,两口子又上了山。从农历正月初五下雪到现在,他就没有再回过山下的家。山上的雪融化后,他开始种皂角树,为的是将来用树枝做接穗。
“我主动把嫁接技术教给周边的村民,还免费送给他们几千个接穗,希望他们也能调整绿化树种,让大山都绿起来,让大家都富起来。”老璩说,“今年春天,将是绿色和财富一同收获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