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允安
日前,在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占地1100多亩的中原内配工业园非常引人注目,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该公司大楼上“唱响中国创造”的标语。
据该公司员工介绍,原来的标语是“唱响中国制造”。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倾注了该公司技术研发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历程。
以科技促创新 打造一流团队
中原内配历来重视企业技术创新,技术研发团队中有专家7人,博士19人,中高级技术人员135人;2012年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7年被河南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南省发动机气缸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8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联合认定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此外,中原内配还是孟州市汽车零部件公共服务平台。近年来,中原内配先后建设专业试验室(场)4个,购置各类仪器200余台(套),总价值9260万元,测试试验设施、设备、仪器国内领先,可按照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外先进企业标准、专业技术标准对气缸套产品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等方面进行实验、检测。
中原内配不仅在国内同行中率先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还在欧洲、美国设立了新的研发机构,聘用欧美汽车公司高级人才加盟,进一步提升气缸套的研发设计、制造和测试能力,实现了产品连续多年零缺陷的目标。
以实力展魅力 成就中国创造
通过与国内外主机厂同步开发、超前开发,中原内配的技术研发团队不断占领高端技术、高端产品的制高点。近年来,该团队先后在北美、欧洲和俄罗斯成立海外研发中心;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利用自身强大的自主创新平台,先后主持制定了气缸套国家与行业标准8项,占行业标准总量的70%;拥有国家专利120余项,占行业专利总量的65%;研究开发省级以上科技成果20余项,5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更让中原内配技术研发人员自豪的是,几十年来,汽车零部件企业都是随着主机的变化而变化,主机厂提供图纸,用什么材质,排放标准多高,按照图纸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就算成功了。“现在的中原内配,不管你是生产乘用车发动机、商用车发动机或是其他车型的发动机,不管发动机转数有多高,功率有多大,排放标准要求是欧Ⅴ或欧Ⅵ,你只需要把主要的参数交给我们,剩下的全由我们来做,不参考、不模仿,我们是真正的‘中国创造’。”中原内配技术研发人员自豪地说。
以质量树品牌 带来无限活力
中国驰名商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河南省名牌产品、河南省产品质量管理卓越百强企业……这些年来,中原内配全面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质量品牌领域取得的成就和荣誉一个接一个,2010年和2011年先后荣获焦作市市长质量奖、河南省省长质量奖;2013年承担3个重大科技项目,国家重大科研成果转化获资金支持800万元,分两年实施的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获得拨款200万元,如果实施顺利,将产生10项专利,其中4项发明专利、6项使用专利,两项省级科技成果、一项行业标准。
“几十年来,我感受最深的是,企业要想取得大的成功,就必须不断提升品质和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单凭降低成本与竞争者打价格战,是很难取得成功的。”该公司董事长薛德龙说,“一句话,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巨大的研发优势才是全世界发动机企业选择我们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