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山阳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壶 碎
荡漾着怀川风情的时代记录
写给女人
樱桃树下的春天
云峦叠翠
迎春花
焦作日报社通知
停气通知
树和草
盼望杏花开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3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荡漾着怀川风情的时代记录
——评樊瑞楠长篇小说《乡镇政府》
□李福祥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在我的印象里樊瑞楠以诗歌、散文见长,曾出版有诗文集《在风中歌唱》。近些年,她的笔触逐渐向小说延伸,曾写出中篇小说《危机四伏》等,而近期由团结出版社推出的长篇小说《乡镇政府》更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我之所以能将小说一气读完,在于它把我带进了一个全新的、熟悉而又陌生的领域,在于它那浓郁的怀川风情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小说以三百里怀川之中的怀川乡为平台,以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期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的时代为背景,以大学生史玉林分配到怀川乡林站为发端,以史玉林20余年的成长历程为主线,描绘出一幅中国农村发展变化的斑斓图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塑造出史玉林、侯书记、石磊、王桂兰、杨得喜、王魁、王凯等一系列乡村人物形象,展现了农村农民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深刻变化,是我们亲身经历的这个时代的历史记录。

  乡镇政府是我国政权架构的最下端,是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的国家机关。“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乡镇干部就是把上边政策的一根根线穿进老百姓的针鼻里的“韧针人”。但在我国新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描写这些“纫针人”的作品,几乎无人涉足。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如团结出版社在该书引言中所说,作者樊瑞楠是以小说形式全方位描写乡镇工作第一人。

  《乡镇政府》是一部具有浓郁的怀川风情的小说。其主要表现一是大量使用了怀川方言。怀川方言是北方话的一个支系,除个别字词外,凡基本掌握普通话的人都能听懂。它简洁、准确,叙事状物幽默、传神。如二脸、拨话、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杀人不过头点地、打一核桃给个枣、只四(是)不五、撮死猫上树、站着说话不腰疼、阎王爷不嫌鬼瘦、哪把壶不开提哪把壶等。此类方言在古怀府八县乃至绵延数百里的豫西北、豫北地区,可以说是无人不用、无人不晓。即便是外省人,放在一定语境内,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这些方言的运用,使这部小说具有更明显的怀川地方特色。二是小说善于使用很具地方特色的小道具,如卖粮现场小竹竿旱烟袋的使用就很传神。这里,作者通过一根小竹竿烟袋,把陌生人交往时的相互敬重、劝人息事时的让烟——其实是想让人缓和一下情绪,听到刺耳话时的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极具怀川人的生活特色。此外,如相亲、暖房、听墙根等生活细节的描写,也极富怀川风韵。

  讲故事是小说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樊瑞楠无疑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她用舒缓的语调、30余万字的篇幅,向我们讲了一个乡镇改革开放30余年的长长的故事。我之所以能在几天之内一气读完而欲罢不能,在于这个长长的故事里,套着一个个短的小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形容乡镇干部的两大难是“催粮派款”“刮宫流产”,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严重,计生钉子户是常见的现象。但这个司空见惯的事却被作者写得有声有色、意趣横生,且写出了一个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意境。再如相亲一节,按乡间风俗,女方到男家相亲,男家必须留饭,女方若用饭,即表示基本同意,若不用饭,则表示不同意。这一天,史玉琴、史玉琴的母亲、婶子、姑姑、姨妈等一行人来到王利良家,看了王利良及家人,看了宅院及室内陈设,还比较满意,并同意用饭。谁知宴席刚开始,两个小孩因争糖果打了起来,一小孩指着当屋的方桌、倌椅和大立柜说:“这方桌、倌椅都是俺家的,大柜也是俺家的,不让你们家用了!”这时,一个年轻妇女打了小孩一巴掌,拉起小孩走了。顿时,史玉琴的家人明白受了欺骗,纷纷站起来要走。这里,小孩争糖果之事真是神来之笔,把这个普通农家相亲的故事写得跌宕起伏、令人叫绝。

  纵观樊瑞楠这部小说,我有以下两点感受:一是作家是时代的书记员。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反映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看,《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记录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28年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农民“分田分地真忙”的情景;《不能走那条路》《创业史》,记录的是我国进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民走上合作化、集体化道路的图画。那么,《乡镇政府》则是记录了我国农村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纯农耕经济向市场经济,向工业化、城镇化过渡的历史进程。应当说是怀川文学创作的新收获。

  二是任何作家的作品,必然带着作家本人的生活烙印。鲁迅的故乡情、老舍的北京味、孙犁的白洋淀风光、贾平凹的商州情结,概莫能外地带着作家故乡的地方特色。那么,三百里怀川的作家们,为什么不能写出具有怀川特色的作品呢?樊瑞楠写了,30余万字的《乡镇政府》是用怀川方言写的,且写出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读此书,仿佛在读《一千零一夜》,每一节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不过,不是阿拉伯的古老神话,而是我们怀川大地长出的美丽故事。

  当然,掩卷沉思,也有些许不足,一是觉得主要人物史玉林的形象尚不够丰满,如史玉林彻夜在瓦窑坑掩埋秸秆的思想斗争,心理描写着墨太少,使人物形象还显得单薄。二是在方言运用上有些词语究竟用哪个字还需要推敲。如“支撒着手”的“支撒”是不是写作“挓挲”,“啃给截”的“给截”是不是写作“圪节”,“上给缭树”的“给缭”二字是不是写作“圪了”更好一点儿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