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正军 田香静
在去解放工业园区采访的路上,听着领路人介绍着情况,记者心里不断跳动着一个个大大的疑问——
在这7000多亩地的区间里,有4个行政村5000多人,还是从2个县区划过来的,20多名园区干部也是来自五湖四海,人的素质如何?凝聚力如何?能不能拧成一股绳干事?
也许是看穿了记者的心思,一见面,管委会主任王会来就说:“别看地方不大,规格不低,干部素质不低。”
有事实为证:园区党委书记由解放区副区长魏大海兼任,管委会三位副主任,杨志天毕业于东北大学,贾少锋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张宁毕业于郑州大学,都是硕士生,都是解放区面向全国公开招考的人才。20多名园区工作人员,起码是本科以上学历。
村干部呢?他们的素质怎样?
园区党委副书记江志立介绍了一个创新性做法:村干部到园区挂职,实战培训。
灵泉陂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白玉玲,正是挂职干部之一。去年11月、12月,挂职锻炼的那一段时间,她感受到了机关干部的纪律观念,学会了做征迁群众工作的耐心和方法,原来一直抱怨村干部难,从这以后,她逢人就感慨:机关干部更不容易。乡亲们评价她:自从挂职锻炼后,明显变了!
现在,有6名村干部已经挂职锻炼过,下一步,所有村干部都要经受这样的锻炼。
与此同时,园区党委还实实在在走了一步棋:强力培养年轻党员。去年5名年轻人成为中共预备党员,今年,又培养了一批入党积极分子。灵泉陂村党支部书记白兆勇、小北张村村委会主任孙爱军由衷感叹:“农村党员老化现象真的改变了,要不,活力从哪里来?”
刚刚2岁的解放工业园区,一切都才刚刚起步,记者接触到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使不完的劲儿,朝气蓬勃,锐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