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王 璐 周 鉴
“小引可是个孝顺闺女,没黑没白地伺候老云两口子,啥脏活累活都是她一人担着,这闺女比亲的还亲!”“这妞年纪轻轻就成了党员,心肠好得很,谁家有难处,她都要伸手帮一把。”在武陟县小董乡渠下村,一提起云小引,大家都赞不绝口。
3月7日,记者来到渠下村云小引的家时,她正在晾晒被子。她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屋里坐。今年31岁的云小引,是该村村民云起才的养女,不久前她被小董乡党委评为“十大孝子”。
2010年年底,养父云起才突发脑梗塞,落下了腿脚不利索的毛病。而养母谢莲英一直体弱多病,吃药打针是经常的事,根本无法照顾云起才的生活。云小引和丈夫商量后便住到了娘家。由于丈夫长年在外打井,家里家外就靠云小引一个人撑着。她起早贪黑,日夜忙碌。每天早上6时起床,照顾完孩子吃饭上学,就忙着伺候养父母穿衣、洗漱、吃饭,之后开始给养父作康复训练;下午趁着他们午睡时,她就洗衣服、打扫卫生;晚上辅导完孩子的功课,她还要给养父泡脚按摩,直到深夜她才能睡觉。
说起家里的条件,云小引有些尴尬。两个凳子,几块砖头,就着墙角的沙发,搭起了一个简易床铺,这就是云小引和两个孩子睡觉的地方。屋里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电视机还是经不住孩子的央求,从婆家带来的。她说:“俺爸有病,我也不能出去干活,全家只能靠俺丈夫给人打井挣钱。”
“那你后悔吗?”记者问她。
“俗话说,好儿不图千顷地,好女不图好嫁衣。我只有一个念头,再难也要把家撑起来。虽然我不是他们亲生的,但是他们养育我30多年。我是抱着感恩的心去做的,无怨无悔……”云小引面带微笑说。
云小引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懂事的儿子、女儿一放学就忙着给云起才捶腿按摩,这让老人感到很欣慰。
3年来,为了给养父看病,云小引和丈夫花掉了家里的大部分积蓄,但她始终很乐观。“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了,俺爸妈看病的费用也能报销点,每月还能领到政府给的养老金,两个孩子上学也不用缴学费,俺会好好过下去的。”云小引说。
顾培利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