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婧 实习生 周 唐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3月7日上午,天气依然有些阴冷,在武陟县西陶镇引黄入焦沁北干渠加压泵站施工现场,机器的轰鸣声、铁锤的敲打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
律师李素玲慢步行走在建设现场,或走或停,不时与该项目建设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
“她是主动来这里进行法律‘体检’的。”与李素玲同行的市水利局水政科梁科长说,李律师提出到建设一线走走,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发现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法律风险,这让我们很感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专业的眼光预见法律风险,提供相关法律服务指导性意见。
聚水润城,作为绘就焦作“水景时代”的水系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的“十大建设”之一。为服务水系建设,去年年底,市司法局挑选了8名在多项业务领域有专长,具有丰富法律业务经验的优秀律师组成水系建设服务团,以跟踪项目建设,防范法律风险,提供综合、配套、全程法律服务支持。
市水利局的法律顾问、达成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素玲,因为接触水系建设较早,担任起服务团团长的重任。她不仅每周通过网上办公审查工程采购、勘察设计等合同,还积极参与处理工程中出现的安全稳定事故。
“水利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前期的规划、设计、施工、招投标、采购等一系列工作,如果不提前介入,很可能会因为不了解情况,导致法律参谋不到位。”李素玲坦言,服务项目发展,提前介入非常重要,她庆幸自己较早地介入了水系建设。
如何与服务团队更好融入水系建设,预见并防范法律风险?服务团队组建之初,李素玲便带着服务团与市水利局进行对接,和团员一起“恶补”水系建设的整体部署、工作思路、进展情况和2014年的重点工作。
熟悉水系建设项目后,团员们分工具体化,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开始有针对性地收集水系建设可能涉及的法律法规。律师寇红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重点收集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实施细则,部门规章,甚至是省一级的政策性规定。
律师程学新重点收集了所有涉及民事方面的条款,如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变更等方面可能涉及的复杂情况,以及能够有效应对和化解的法律法规……团员们的专业优势在服务中逐步显现。
“提供法律咨询,审查合同是律师重要的业务范围,能从合同上得到解决的,坚决不放过。”李素玲说,法律服务项目建设的重点是事前防范,服务团将严格地对每一份合同进行把关,协助预防和处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类涉法问题和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做好法律顾问。
“近期,服务团成员还将走进项目建设一线,发现安全隐患、法律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避免纠纷,减少风险,通过有效的法律服务,保障项目建设。”李素玲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实地看会更有针对性,能更具体、细化地前瞻到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