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由“黑”到“绿” 煤城的蜕变之路
图片新闻
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三月二十四日召开
市引沁局:向争创全国一流灌区发力
关于召开市政协
十三届一次会议的决定
我市举办第五期企业家沙龙活动
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导 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3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民政协报》昨日刊发报道
由“黑”到“绿” 煤城的蜕变之路
——访全国人大代表、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人民政协报记者 张春莉

  “一方山水多灵秀,满城华灯皆灿然。游园亭台富诗意,山水园林赛江南。”这是河南省焦作市一位市民眼中的家乡。

  曾几何时,焦作这个因煤而兴、以矿起家的城市留给人们的是“黑色印象”:灰暗的天空下,黑色的煤山,黑乎乎的煤矿工人,撒满煤灰的道路和建筑……而今的焦作,却已是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房在树中、街在景中,俨然现代的绿色山水园林城市。

  是什么让焦作经历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全国“两会”之际,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

  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旅游产业功不可没

  记者:从一个百年煤城到山水园林城市,一“黑”一“绿”之间,焦作市经历了怎样的观念转变和发展历程?

  孙立坤:焦作历史上曾经以“煤城”著称。早在1893年英国人就来此开采煤矿,曾经因煤的储量丰富、质量上佳而享誉西方。经过100多年的开采,焦作煤储量大为减少,已是全国67个资源衰退型城市之一。

  面对资源逐渐枯竭的现状,焦作市委、市政府将发展目光由地下转移到地上,把旅游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树形象的重要载体。我们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综合发展,先后建成了以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为代表的五大景区、十大景点,完善了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形成了一小时旅游交通圈,构建了畅通旅游交通网。焦作作为新兴旅游城市、山水旅游热点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快速提升,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创造了闻名全国的“焦作现象”,焦作旅游已经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旅游业的一颗耀眼新星。

  如今的焦作,北有绿色太行,南有中原水乡,绿色园林遍布其间,绿色通道连接城乡,“煤城”两个字已被“山水园林城市”逐步取代。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百年煤城实现了华丽转身,旅游业异军突起、大放异彩,带动了焦作市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成功、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的经济转型。

  由山水观光到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将大放异彩

  记者:2013年,云台山景区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那么下一步焦作市在生态旅游建设方面有哪些打算?

  孙立坤:云台山景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志着云台山景区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保护好生态环境,贯彻好《河南省云台山景区保护条例》,切实加强云台山的生态环境保护,让云台山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环境更和谐。

  同时,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快云台山文化旅游园区建设,积极打造南太行山水休闲度假基地。高标准构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积极培育低碳运动旅游,加快发展自然生态等保健养生游,建设一批旅游特色乡镇和专业村,打造“和谐、健康、快乐”的南太行山水休闲度假基地。

  此外,焦作市正在全面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的生态体系,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正在加快建设城市水系,引黄入焦工程全线贯通,黄河水进入焦作,一个泛舟河上、人水相依的生态宜居之城,一个碧波荡漾、河清水秀的山水园林之城正在变成现实。

  由“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旅游转型升级正在进行

  记者:随着国民大众旅游消费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新产品和新业态层出不穷,旅游业发展方式正在悄然转型。在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方面,焦作市做了哪些工作?

  孙立坤: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开发、持续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发展格局,养生休闲、温泉度假等旅游新业态纷纷展现,旅游业发展正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下一步,我们一是将加快推进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把文化旅游园区建设作为旅游业做靓品牌、提升品位、优化品质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二是强力开拓境内外高端旅游客源市场,大力发展入境游;三是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服务管理水平和游客满意度,创建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城市。

  记者:焦作市目前正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旅游业如何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孙立坤:焦作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市的一大优势产业和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这为焦作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焦作旅游要率先发挥好综合带动作用,发挥好重要支撑作用,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成为名符其实的三产龙头,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我们将继续强化“太极圣地、山水焦作”旅游主题形象的宣传推广,进一步提升焦作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增强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早日把焦作建设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①2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